[上一版] [下一版]
文章内容

西海岸新区首届红枫节暨“秋季黄河大集”在张家楼街道开幕

“枫”情万种,邂逅醉美西海岸


  张家楼街道千亩红枫林层林尽染,“枫”情万种。□韩加君 摄

  围炉煮茶,感受中国传统茶文化。

   非遗手造摊位吸引游客观赏。
  □本报记者 周莹

  层林尽染迎宾客,翩翩枫叶满枝红。10月21日,青岛西海岸新区首届红枫节暨“秋季黄河大集”开幕仪式在张家楼街道红枫林园区举行。  首届红枫节将持续至11月5日,园区内设有观光小火车、露营地、围炉煮茶、文创市集、特色农产品展销、农夫市集等项目,园区外还有各类特色小吃、儿童游玩项目。活动现场,中国海洋大学、青岛职业学院的年轻学子也追“枫”而来,带来文艺演出,为红枫林增添了一道青春风景线。
  据介绍,张家楼红枫林园区占地1000多亩,目前种植美国红枫、秋红枫6000余株,每年10月下旬进入最佳观赏期。除了漂亮的红枫之外,园区还有众多色彩缤纷的吉野樱花以及海棠、玉兰、紫薇、鸡爪槭、紫叶李等名贵苗木。从四月到十一月,均有花看、有景赏,是休闲打卡、观光赏景的好去处。千亩红枫林已列入越来越多市民的出游清单,秋日嫣红的景色吸引了源源不断的游客,成为远近闻名的特色文旅品牌和“网红”打卡地。今年以来,张家楼街道投资260余万元,进一步完善园区的停车、导视、道路等旅游配套设施,提升周边通行、购物、娱乐等游览环境。此次红枫节也成为继樱花节、樱桃节、艾草节之后,张家楼街道打造的又一场乡村文旅盛宴。
  红枫、油画、蓝莓是张家楼街道的三张靓丽名片。近年来,张家楼街道扎实创建乡村振兴示范片区,探索以农筑底、以文增色、以旅为媒的乡村振兴融合发展新路径,建成各类特色农文旅园区60余个、中小学生研学基地10多个,培育了“画乡达尼、红色石河、田园松山”等一批特色产业村、精品旅游村,设计了3条精品旅游线,发布了“画美田园·张家楼文旅体验通券”,举办了樱花节、樱桃节、艾草节等系列文旅活动,一幅“农”墨“文”彩描绘的“张家楼富春山居图”正在徐徐展开。
  据了解,与本届红枫节同时启动的“秋季黄河大集”为期3个月,以“农民丰收节”为主题,以成果展示、文化发掘、消费拉动为重点,通过旅游体验、特色展销、民俗表演、非遗展演、直播带货等形式,开展20余项重点活动,传递丰收节日快乐,弘扬传播农耕文化和农村新风尚新民俗,打造“逛黄河大集、品丰收果实、享丰收喜悦”节日体验。“秋季黄河大集”期间,将举办葡萄采摘节、秋茶品鉴会、农产品推介等特色活动,全面展示乡村丰收热烈场景,展现乡村文化建设成果;组织开展非遗手造展、拉网节等系列主题文化活动,有力支撑黄河文化传承,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推出“滨宾有礼”城市大集等系列消费活动,通过“线下大集+线上带货”的方式,增加农民收入,提升农民生活质量,助力农民消费升级,进一步活跃新区消费市场。
  近年来,西海岸新区推进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发展,统筹各方力量,建强文旅体系,抢抓文旅行业强势复苏机遇,全面启动旅游品质提升三年攻坚行动,大力提振旅游消费,多措并举推动文化旅游产业转型升级、提质增效。同时,新区还加速推进大项目建设,有序推进缦合缦高端文旅项目、唐岛湾文化艺术中心、东方文化贝壳博览园、国际陶瓷文化中心等22个文旅项目;推出“西海岸100·2023悠游季”百场活动,持续增强“四张国际名片”消费吸引力。
更多 往期报纸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青岛西海岸报》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