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村抱团美出圈
铁山街道杨家山里乡村振兴示范片区坚持区域一体化发展,持续擦亮农文旅融合新名片

风光秀丽的黄泥巷仿若世外桃源。
□文/图 本报记者 梁玉鹏
杨家山里市级乡村振兴示范片区位于西海岸新区铁山街道,这里三山环抱,一河贯穿,环境优美;这里文脉悠远,红色文化、齐长城文化、影视文化交织;这里原山原水,森林覆盖率达60%以上。近年来,依托丰富的文旅自然资源,铁山街道按照片区一体化发展思路,塑强区域文旅融合发展优势,打造“春观樱山、夏游花海、秋尝百果、冬享雪趣”全季旅游的乡村目的地,今年上半年接待游客50万人次,旅游收入达1.2亿元,同比增长65%。
山水田园变景区
美丽乡村引客来
黄绿色的大地、湛蓝的天空、清亮的河流、沁人心脾的空气……这是黄泥巷给人的第一印象。近日,记者来到的黄泥巷,漫步其中,随处都可邂逅美丽的风景,一股自然纯朴的气息扑面而来。一座座老房子浸润了时光,留下了印记,土墙上的青苔和小石子在一笔一画、方寸之间,为这个小村庄增添了别样风韵。
“我最喜欢的就是这里的安静和纯粹,不干别的,在这里静坐一上午,身心就能得到极大放松,感觉非常舒服。”日前,市民刘雅静和家人在黄泥巷“在山里”露营基地内惬意享受周末时光。此处露营基地紧挨着山里河,环境优美视野开阔,水电等基础设施齐全,是纵情山水,享受自然之美、露营之乐的好去处。
露营基地北侧是为方便游客而打造的杨家山里乡村驿站。走进其中,琳琅满目的农特产品有序摆放在货架上,苹果、葡萄等当季新鲜水果一应俱全,而“杨家山里”这一醒目标识让这些农特产品有了“身份证”。“杨家山里乡村驿站常年对外开放,除了提供片区内的农特产品展示之外,这里还兼具游客服务中心和民宿前台接待等多重作用,包括露营基地内帐篷等设施对外出租,游客都可以在这里一站办齐。”青岛融源杨家山里投资发展有限公司运营部经理张在福介绍,公司近年来加大杨家山里片区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围绕片区整体规划,在文旅深度融合方面不断探索,片区知名度持续攀升,为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
近三年,铁山街道统筹区级固投3亿元、市财政奖补资金1亿元,实施人居环境整治提升、基础设施建设、公共服务配套“三大行动”,对5.5万平方米进出村道路进行改造提升,投资2100万元进行河道治理,建设107处导视标识,新建7处停车场;引导村民开展垃圾分类、厕所改造、污水治理、清洁取暖、美丽庭院“五大行动”,双瓮式改厕实现全覆盖,入村道路硬化率、生活垃圾分类覆盖率、生活污水治理率达100%。片区村庄全部达到省级美丽乡村示范村创建标准。
产业兴旺促发展
鼓起村民钱袋子
“老板,这鸡肉看着新鲜,给我们炒一盘。”“好来!”午饭时间,黄泥巷的老区农家宴又开始忙碌起来,老板杨建森一边收拾食材,一边招呼客人。“赶上周末假期,店里基本就是满客状态,客人一般都是提前好几天进行预订。”杨建森告诉记者,随着杨家山里片区旅游知名度不断提升,自己家的农家宴生意也更加火爆。为了让更多游客品尝到地道农家宴,他租下了隔壁的三间民房重新进行装修,但扩大店面后的老区农家宴仍是一桌难求。“两边加起来,有20桌左右。”杨建森打开地锅,里边煮的地瓜和蒸的馒头,台面上,各种应季蔬菜琳琅满目,“大家都是奔着特色农家菜过来的,很多都是老客户,年年来。”在黄泥巷,像杨建森家这样的农家乐已经发展到了6家,其中有3家是今年刚开的。
片区内的无比方花园今年正式对外开放,景区占地面积约1000亩,以杜鹃花景观为主题,是北方最大、品种最多的杜鹃花园。项目总投资5000万元,引进近300个品种80万株杜鹃以及紫藤、芍药、绣球等花卉,拥有全国最大的杜鹃花种质基因库,形成了集“研发-实验-展示-生产-应用”于一体的产业链,与大珠山杜鹃花谷共同成为中国北方最大杜鹃花观赏目的地。
“就在家门口上班,每天都有活,工资稳定,这可比去外面上班省心多了。”无比方花园景区工作人员杨宝鹏高兴地告诉记者,自己是附近大下庄网格的村民,主要负责园区的花卉管理。“近年来,齐长城百果园、无比方花园、月季山滑雪场等多个文旅项目落地,为村庄集聚了人气,带动村集体增收的同时,也为村民解决了家门口就业等问题。”杨家山里二村党委书记、大下庄网格党支部书记杨福瑞介绍,目前村内各项目可常年提供就业岗位200余个,带动村民每年增收3万余元。
在铁山街道党工委的大力支持下,杨家山里二村党委成立“青岛大下庄民宿管理专业合作社”,创新实施“村集体+国企+民企+农户”闲置宅基地流转模式,连片发展乡村民宿,为村庄文旅深度融合发展提供新思路。
聚力一体化打造
乡村振兴蹚新路
一村独美不是美。为打造更多富有特色的村子,铁山街道以青岛融源杨家山里投资发展有限公司为建设主体,逐步建成以农民合作社为主要载体,让农民充分参与和受益,集农业、文化、旅游“三位一体”的田园综合体,助力乡村振兴。
在铁橛山、月季山、睡牛山的环绕下,一条河串起了上沟、墩上、黄泥巷、东南崖、西北庄、大下庄、墨城安、后石沟等8个自然村,当地人把这儿称为“杨家山里”。铁山街道将杨家山里8个村庄进行一体规划,聘请浙江大学编制总体规划,按照景区理念建设,将铁山街道打造成三个核心区:以上沟、墩上、黄泥巷为核心区,主打“原山原水原生态、原汁原味原生活”;以东南崖为核心区建设杨家山里红色教育基地;以后石沟为核心区建设乡村影视基地。
通过区域统筹扬长避短、优势互补,实现了基础设施统一布局,维护了区域规划的整体性,保障了建筑风格的一致性。在乡村建设中,杨家山里不搞大拆大建,保留原有山村肌理,利用存量建设用地,采取成方连片建设、提供样式由村民自建等方式,把依山傍水的山村打造成原山原水的旅游特色市镇。
铁山街道创新提升“听乡音、览乡景、品乡愁”的生态休闲游,串联樱桃采摘节、月季花海旅游节、田园丰收节、足球邀请赛等“一月一庆”,打造“春观樱山、夏游花海、秋尝百果、冬享雪趣”的全季旅游模式。全力推动总投资3.4亿元的东南崖红色驿站、环铁山水库樱花大道、茶博园等38个项目滚动落地、开工、建设、投产,加速形成乡学、乡游等十大“乡字+”特色品牌,打造山东省乡村旅游目的地。今年上半年接待游客50万人次,旅游收入达1.2亿元,同比增长65%。
如今,杨家山里乡村振兴示范片区正逐渐成为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乡村振兴示范样板,红色与绿色交相辉映,文化与生态同频共振,走出了一条发展之美、生活之美、生态之美、人文之美的美丽乡村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