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省乡村特色文化艺术典型案例名单公布
西海岸6个案例榜上有名
□本报记者王雪
近日,山东省农业农村厅公布了全省乡村特色文化艺术典型案例名单。其中,西海岸新区麦草画、祝兹文化陶瓷、宝山剪纸入选工艺美术类典型案例;宝山地秧歌入选文艺演出类典型案例;达尼文化产业园、杨家山里农文旅融合发展入选文旅融合类典型案例。
据了解,泊里麦草画主要以小麦秸秆为原料,经过选、浸、漂、熏、刮、推、刻、烫、绘、剪、裁、印、贴等多工序制作而成。其吸收了国画、版画、烙画、剪纸等诸多艺术表现手法,巧妙利用切丝工艺,赋予画面古香典雅、立体感强、不褪色、质感厚重的特点,在表现花鸟虫鱼、山水楼阁、人物风貌、诗词书法、民间传说等类别的作品时,有独具特色的效果,给人一种返璞归真的艺术享受,已列入山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西汉早期有祝兹侯国建都城祝兹于现六汪镇。这里两千多年前已建有古窑烧制古陶及原始瓷器,沧海桑田变幻,随着历史变迁,形成了祝兹陶古朴大气、祝兹瓷端庄秀美的特点。祝兹文化陶瓷作品文化特质显著,已成为重要的地域文化旅游伴手礼,获评西海岸新区十大“西有物·文创好礼”。2023年,祝兹陶瓷手工制作技艺通过西海岸新区非遗项目审批;“祝兹文化陶瓷设计”主题作品获农业农村部举办的“第二届印迹乡村创意设计大赛”全国总决赛二等奖(前三名)。
宝山剪纸融会各地剪纸艺术特点,将粗犷与细腻结合,艺术风格独特。宝山剪纸作品内容丰富多彩,包括日常生活中的婚丧嫁娶、衣食住行,以及传统生活习俗、节令习俗、神话传说等,多用于婚喜和节庆日装饰,主要有窗花、顶棚花、饽饽花等种类。
宝山地秧歌是明末清初发源于现宝山镇福山村黄山后网格的传统舞蹈,沿袭至今已有近400年历史,历经六代传承人。在数百年的传承中,宝山地秧歌不断汲取其他门类表演艺术的精华,形成既有舞蹈、戏曲元素,又有体育元素的独特表演艺术,并日臻完善、渐趋规范。2021年,宝山地秧歌获评山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
达尼文化产业园位于张家楼街道,是包含生态居住区、文化产业区、主题文化游乐区、生态休闲度假区四大功能区的复合型多功能集聚类产业园区,按照“以文兴旅、以旅促文、塑造品牌、繁荣社区”总体思路,突出文化主题,重抓旅游发展,以达尼画家村为主体,广泛集聚全国及世界知名的艺术家和艺术品,努力打造国内知名艺术制品交易展示流通中心。
铁山街道杨家山里乡村振兴示范片区总面积20平方公里,耕地面积5200亩,山林面积2.2万亩,包括上沟村、墩上村、黄泥巷村等8个自然村,共有1023户、3131人,是青岛市十大市级示范片区之一。近年来,铁山街道认真贯彻落实省市关于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有关工作部署,按照工委管委相关要求,借鉴浙江“千万工程”经验,立足杨家山里资源优势,传承红色基因,厚植绿色基底,大力推进示范片区建设,走出了一条以农文旅融合发展推动区域乡村全面振兴的新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