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海岸新区围绕金能化学等“链主”企业,大力实施高端化工新材料产业延链补链强链行动,今年前8个月完成产值近千亿元——
龙头昂起,乘“链”起舞
□本报记者 董梅雪
作为西海岸新区五大传统优势产业之一,高端化工新材料产业近年来在新区接续布局、集聚发展,今年1-8月份,完成产值998.94亿元,占全区规上工业总产值比重33.80%。
龙头企业是培育壮大产业链的关键抓手。在新区高端化工新材料产业链中,位于董家口化工园区的金能化学(青岛)有限公司是当仁不让的“链主”企业。自2018年落户董家口,5年多时间,金能化学打造的丙烯产业链雏形已现,随着二期、三期项目推进达产,从基础原材料延伸到高端新材料的丙烯产业链条日益完善,将为新区高端化工新材料产业注入澎湃动能。
拉升丙烷脱氢产能
抢占新兴产业新赛道
10月29日上午11时40分,记者来到金能新材料与氢能源综合利用项目二期施工现场,虽然已经到了饭点,但仍有工人在紧张忙碌。俯瞰整个厂区,巨型装置高耸林立,盘旋半空的银色管道与蓝黄色管廊纵横交错,仿佛一片“钢铁森林”,蔚为壮观。
金能化学(青岛)有限公司工程部部长张再宾向记者介绍,正在施工的金能新材料与氢能源综合利用项目二期项目主要建设90万吨/年丙烷脱氢装置、2×45万吨/年高性能聚丙烯装置,预计今年年底建成投产。届时,将与一期的48万吨/年绿色炭黑、45万吨/年高性能聚丙烯装置、90万吨/年丙烷脱氢装置“珠联璧合”,一跃成为世界上最大的丙烷脱氢基地和全国领先的聚丙烯生产基地。
这意味着,在当下全国各地如火如荼的丙烷脱氢产能“竞赛”中,西海岸新区将以“一马当先”的姿态率先投产并迅速拉升产能,在丙烷脱氢制丙烯这一新兴产业领域拿下颇具分量的行业“话语权”。
据介绍,在生产工艺方面,金能化学引进当下世界先进的美国鲁姆斯丙烷脱氢制丙烯工艺和意大利巴塞尔技术。工厂的自动化、智能化水平也位居行业前列,在聚丙烯智能立库,产品出仓包装、码垛、装车全部由智能机器人操作,年产90万吨丙烯的丙烷脱氢装置每班只需要不到20名工人操作。
布局丙烯全产业链
打造绿色化工新标杆
丙烯是重要的石化基础原料,也是化工产业链延伸最重要的基础原料之一。对地方化工产业而言,上游丙烯原材料的供应和话语权直接影响下游相关产业链的延伸和成长空间。
“金能化学一期、二期项目配套建设了高性能聚丙烯装置,可充分利用丙烷脱氢项目生产的丙烯和副产品氢气作为原材料生产聚丙烯,实现丙烯产业链延伸。”张再宾介绍。
据介绍,沿着丙烯产业链继续向下游拓展,金能规划了三期项目,不断强化产业链带动,助力高端化工新兴产业加速增量崛起。此外,金能化学(青岛)有限公司还将同步利用邻近的沐官岛周边棋子湾海域滩涂,建设海上光伏发电,为新材料高端化工提供清洁能源替代,节约能耗指标,减少二氧化碳和污染物排放。
据介绍,三期项目建成后,项目总投资将达到505亿元,年产值达到524亿元,形成“C3+C4+光伏+氢气”绿色低碳高端化工产业链,助力青岛高端化工产业向世界一流水平迈进。
在加速布局丙烯全产业链的同时,近年来,金能化学向绿而行,不断构建和完善循环体系,推动节能减排降耗,打造绿色化工新标杆。以丙烷脱氢装置为例,该装置产生的富氢尾气通过管道输送至炭黑生产装置,可作为炭黑反应炉燃料;炭黑产生的尾气送至尾气锅炉生产高温高压蒸汽,输送至丙烷脱氢装置作为压缩机驱动动力,余热余压还能继续转化为电能,供装置使用。
引育龙头强链延链
塑造产业发展新生态
高端化工新材料产业是西海岸新区的优势主导产业之一,目前,已有规模以上企业211家,涵盖石油加工、有机化学原料制造、合成橡胶制造、化工中间体和专用化学品制造等行业,是新区工业稳增长、高质量发展的压舱石。
“高端化工新材料产业不仅要向高端进阶,更要提升产业链的延伸、带动能力,塑造集群化发展的产业新生态。”青岛董家口经济区管委经济发展部部长杜军说。
围绕更智能、更绿色、更标准的发展目标,近年来,新区围绕“链主”企业,打造出一批高端化工优势产业集群,培育出一批高端化工领军企业,拥有青岛炼化、海湾化学、赛轮集团和双星集团等市级“链主”企业以及丽东化工、益凯新材料、惠城环保科技等骨干企业。围绕“链主”企业,大力实施延链补链强链行动,初步形成以海湾化学、金能化学、益凯新材料为代表的乙烯、丙烯、碳四产业链和高端专用化学品产业链。
同时,鼓励“链主”企业在现有产业链条基础上积极布局引进中下游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的精细深加工项目,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开展产业链招商,引进产业链龙头企业,补齐产业链短板,提升产业链现代化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