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核心技术攻关、产业生态搭建、头部项目引进,西海岸新区加速打造人工智能产业集群和具有影响力的人工智能创新高地——
驭“智”而行,链动无限可能

中电光谷(青岛)产业园已成为新兴产业集聚高地。
□本报记者 陈蔚
作为青岛市人工智能产业“一核两翼多点”产业布局“两翼”之一的西海岸新区,拥有青岛市人工智能产业协同发展区域——唐岛湾金融科创区和中电光谷(青岛)产业园两个产业发展载体,在新区建立产业体制机制、攻关核心技术、搭建产业生态、引进头部项目等相关做法的加持下,从软件开发到行业应用再到智能制造均有涉及,新区人工智能产业链日渐完善。
截至目前,新区拥有人工智能产业规上企业43家,其中,人工智能算法、应用技术和行业应用等相关领域的软件企业32家,硬件、特种机器人等相关领域的制造业企业11家。
打造智能平台
赋能城市管理
11月6日一早,来新区务工的刘先生通过西海岸新区市民一家亲服务平台给租住的房屋缴纳了水费、电费、燃气费和供暖费。“一个小程序满足了4项日常缴费需求,对于我这种初来乍到的外地人来说,真是太方便了!”刘先生高兴地说。
西海岸新区市民一家亲服务平台于2022年5月正式上线,2023年6月份升级2.0版本,小程序集困难救助、法律援助、就业服务等17个行业117项服务内容于一体,能够为新区市民提供更加精准、便捷的服务。而这款小程序的研发单位是位于西海岸新区中电光谷(青岛)产业园的以萨技术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以萨”)。
作为青岛市人工智能产业链链主企业,以萨自2015年成立以来,致力于人工智能、大数据技术在新型智慧城市的顶层设计、运营管理,以及工业互联网、数字政府等领域的深度技术研发及创新应用。
西海岸新区市民一家亲服务平台只是以萨赋能城市管理的一个方面,以萨不仅润物细无声地服务于全体市民,还利用自身的技术优势服务于西海岸城市云脑等大型项目建设,为其提供整体解决方案。
“如果把城市看作一个有机生命体,那细化到微小单位的信息个体和遍布全城的泛感知设备便是末梢‘神经元’,城市云脑平台的出现,让海量‘神经元’感知的信息从零散的个体事件整合成一种整体态势。通过信息收集和思维研判,城市云脑感知可能发生的问题和风险,并发出相应指令进行预警和防范,让整个城市的各类事件实现一体化协同处置,赋能城市管理。”以萨副总裁姚巍介绍说。目前,新区城市云脑四大支撑平台已基本完成,将在精准治理城市、方便市民生活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自研核心技术
领跑行业前沿
不论是西海岸新区市民一家亲服务平台还是城市云脑平台,都离不开人工智能、大语言模型和大数据应用三大技术。
“我们于行业内首先实现涵盖人脸、人体、非机动车、机动车、形体步态、场景分析的视图数据全栈解析及跨数据源的多模态全息聚类技术;率先发布针对智能交通和平安城市领域的行业专用型大语言模型,突破出一条产业落地的全新路径;自主研发大数据技术,实现多源异构数据的治理与自主模型构建一体化应用技术的落地,解决了各类业务场景落地慢、不灵活、成本高等问题。”姚巍介绍,以萨是目前国内少有,同时拥有人工智能、大语言模型和大数据应用三大技术体系,且具备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科技创新型企业。
以萨凭借三大核心技术体系,搭建起一整套贯穿全局、卓有成效的数字支撑底座,完成了技术、数据、业务三位一体联动的整体解决方案体系化布局。构建起了覆盖智慧交通、社会治理、智慧社区、智慧校园等领域1300多个场景下的融合应用产品矩阵,成为数字城市顶层设计和落地实施的“领头羊”。
面对多重挑战并存的当下,以萨敏锐地认识到单一的大模型应用已经不再是产业落地的万能解法,为此,以萨将数据、场景、AI融会贯通,打造了一款能够快速适配复杂业务需求的生产力工具——以萨天工智能体工具箱。通过对全局数智工具与业务沉淀的高效整合,天工智能体工具箱将化身为能够串联全链路、精通行业标准法规的专家级“业务大脑”,作为决策智能体自动对用户任务指令实施智能化规划、拆解、调配,从而具备行业内专精的一站式问题解决能力。
正是凭借这份永不满足且不断创新拼搏的精神,以萨业务版图不断扩张。“目前,我们的客户遍布全国20余个省份、300余个机关单位,业务覆盖全国80%以上区域。”姚巍说。
延链补链强链
打造创新高地
“在新区用工、审批、招才引智等方面的精准发力和关怀扶持下,人工智能产业发展环境正变得越来越好,我们切身感受到了新区加码数字技术的雄心壮志。”姚巍说。
近年来,新区聚焦新兴产业,加速布局“未来赛道”,而人工智能产业正是新区着力培育的新兴产业之一。新区充分发挥“链长制”作用,成立新区人工智能产业发展工作专班,由管委分管领导担任链长,统筹推进产业发展和重大项目招引建设。研究制定《新区人工智能产业链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方案(2022-2024年)》,明确了产业发展目标、产业布局和重点任务,打造具有重要影响力的人工智能创新高地。
新区聚焦核心技术攻关,推动人工智能与行业加快融合,推动人工智能在经济发展、城市治理和公共服务重点领域的深度应用;聚焦产业生态搭建,优化产业发展环境,加强政策扶持,用好新区先进制造业、信息产业、科技创新、大数据等政策包,为企业提供“菜单式”服务,实现企业按需“点菜”、政府精准服务,助力企业加快发展;聚焦头部项目引进,坚持“强链、延链、补链、固链”,聚焦算力、算法、算据和应用重点领域,精准引进一批人工智能产业链关键节点重点项目,增创人工智能发展新优势。
下一步,新区将以技术、平台、应用为着力点,大力推动人工智能产业实现突破发展,构建战略性新兴产业引领与传统产业数字化转型相互促进、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深度融合的现代产业体系,培育一批供应链稳定、要素链完备、创新链活跃、“根植性”和竞争力强的现代产业集群,为实体经济振兴发展赋能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