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数智化项目建设运营导则,设立航贸金数据赋能创新实验室……青岛自贸片区加速推动数智产业集聚化发展,努力打造全国一流的数智园区——
乘“数”而上,“智”赢未来
□本报记者 刘腾
“依托青岛自贸片区‘试验田’拓展更多应用场景,我们将利用好算力数据资源,打造人工智能行业示范项目,向全国复制推广,服务数字经济发展和传统行业数字化转型。”11月10日,参加第十二届APEC中小企业技术交流暨展览会(以下简称“APEC技展会”)“智创未来”系列活动的极视角联合创始人陈硕十分看好数智自贸发展前景,并对下一步合作发展充满期待。
聚焦“顶层设计、基础建设、核心链条、数字赋能、示范引领、生态营造”六个重点,青岛自贸片区近年来从产业赋能、精准治理、基础设施等角度搭建数智化发展技术和业务框架,设计和推动30多个数字化项目建设,在数字仓库、5G+工业互联网等多个领域取得创新突破。借APEC技展会机遇,片区又发布《中国(山东)自由贸易试验区青岛片区数智化项目建设运营导则(2023版)》,设立“中国(山东)自由贸易试验区青岛片区航贸金数据赋能创新实验室”,进一步以数字赋能高质量发展。
标准先行
推进数智自贸建设
在传统智慧园区建设过程中,往往面临着顶层设计不切题、支撑平台难以统一、数据融通的标准与技术尚未建立、建设运营模式不可持续、数字化应用建设碎片化等痛点问题,导致同城数智化建设项目之间缺乏“标准普通话”,协作发展更是成为难题。
为了解决此类问题,青岛自贸片区着力构建数智化项目标准体系,为“规建管运用”各阶段工作提供基础理论支撑。
“2022年,我们组织编制并发布了《青岛自贸片区数智化项目建设运营导则》1.0版。今年,随着数智化建设应用的逐步深入与完善,我们统一组织对标准导则进行了修订,新增政务服务篇等内容,逐步形成基于数智自贸平台的深度应用服务模式,助力片区数智化建设管理精细化、体系化、标准化。”青岛自贸片区管委副主任秦禾介绍。
据悉,2023版导则进一步完善标准体系、丰富应用场景,从顶层设计、基础平台、信息模型、数据要素、物联感知、政务服务、基础设施、质量安全及系统管理等九个方面,规定了数智化建设运营各环节的相关要求,共计合订9篇28项标准。
“导则范围覆盖青岛自贸片区全域,适用于数智自贸建设过程当中所有单位,涵盖片区所有数智化业务场景,意义是打通各部门、各业务系统的业务流程、数据资源壁垒,避免传统建设模式下各自为战的情况发生。”秦禾表示,“我们将在标准化基础上推进数智自贸建设,推进数字赋能营商环境,为片区企业做好服务。”
平台赋能
加倍释放数据效能
APEC技展会“智创未来”系列活动中,青岛自贸片区航贸金数据赋能创新实验室正式揭牌设立,为数智自贸建设再添“新引擎”。
据悉,该实验室依托青岛才企综合服务集团建设,聚焦数据要素治理技术开发,赋能数据要素场景创新,在航贸金耦合发展、人才与企业服务、信用金融评价体系建设等创新方向展开实验探索。
“实验室将充分发挥自贸试验区高水平开放平台作用,利用前沿数据技术,探索脱敏脱密的数据要素互通共享隐私计算体系,加倍释放数据效能,构建‘服务平台+数据中台+实验室’的数据产业发展体系,着力建设具有青岛自贸片区特色的数字生态环境。”青岛才企综合服务集团相关负责人介绍说。
青岛自贸片区将依托该实验室,积极探索开放包容、安全审慎的数字治理路径,助力片区经营主体共同推动数据要素技术和产业应用创新,为服务片区中小企业“智改数转”搭建降本增效的高速通道;为片区提升数据科创能力、探索数据确权开放、更高水平对接国际标准探索经验路径;为促进我国数字经济向深应用、向新进阶、向实赋能的方向发展贡献青岛自贸片区力量。
拓展场景
打造一流数智园区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加快发展数字经济,促进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数字产业集群。
作为制度创新的“试验田”,青岛自贸片区聚焦“顶层设计、基础建设、核心链条、数字赋能、示范引领、生态营造”六个重点,从产业赋能、精准治理、基础设施等角度搭建数智化发展技术和业务框架,围绕行政审批、航运贸易、政务管理、产业运营、才企服务、精准治理、数字基建等业务场景,先后组织开展数智化项目36个,取得了丰硕成果。
例如,青岛自贸片区全国首创的数字仓库项目获批2022年度数字强省市级标准建设项目,基于数字仓库的“动产质押融资业务模式”获得国务院复制推广。打造“5G+工业互联网产业示范区”,海尔特大冰箱工厂、商用空调工厂获评“灯塔工厂”,占青岛市总量的三分之二、山东省总量的一半。赛轮集团搭建了全球首个橡胶工业互联网平台“橡链云”,被工信部认定为“面向重点行业的特色型工业互联网平台”,有力促进传统橡胶产业与信息技术的深度融合,实现产业链资源最优配置和制造模式创新。
未来,青岛自贸片区将坚持数智赋能、数字驱动、数实融合,加速推动数智产业集聚化发展,努力打造全国一流的数智园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