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版] [下一版]
文章内容

泊里镇奏好“合”“并”“改”三部曲,聚力探索村改社区规范运行新模式

村改社区,“改”出幸福好日子


     “村改社区”让泊里镇尧头社区焕发新活力。
  □本报记者 丁霞

  家门口就有提供24小时服务的社区康养服务中心;小区出入口进行人脸自动识别;监测到住户未用水预警,工作人员立即联系户主……对于泊里镇尧头社区的居民来说,这些智能、便民的服务项目在“上楼”前都是无法想象的。值得一提的是,享受这些服务不仅不需要居民掏钱,每年年底居民还会有股息分红。据悉,在推动村改社区转型发展的过程中,尧头社区奏好“合”“并”“改”三部曲,聚力探索村改社区规范运行新模式,不仅让老百姓住进了楼房,也让他们过上了如城里人一般的好日子。

  合成一个实体
  集体收益看得见分得到
  “现在我们出入有电梯、下楼有公园、事事有人管,感谢党的好政策让我们过上了梦寐以求的好日子!”近日,尧头社区老党员管延秋在参观完该社区的党性教育基地后,激动地对记者说道。
  据了解,尧头社区2019年由原尧头一、二、三、四村合并转型成立。成立以来,该社区党委积极适应村改社区转城市社区的新形势,采取“合”“并”“改”等方式,将4个村近3.6亿元资产实现全面融合、一体管理、股份到人,奏响了村改社区规范运行的新乐章,并成为青岛市第一个全面实现组织融合、经济融合、治理融合的村改社区,为进一步探索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推动党的工作进楼入户奠定了坚实基础。
  “我们充分发挥社区党组织的引领凝聚作用,把工作重心下沉,集思广益、群策群力,通过‘三资’量化入股方式,鼓励引导股份经济合作联合社经营股份经济合作社的优良资产资源,探索实现经济一体化抱团发展,稳步推进集体经济组织完全融合。”尧头社区党委书记赵德林告诉记者,该社区着眼破解网点、楼房管理难、收益低等问题,通过规范管理、增收节支、市场投资等措施,推进改革成效“浮出水面”。
  据统计,2022年,尧头社区股份经济收入达到1200万元,集体留存收益400万元,分配股权红利670万元,居民人均分红1700元,社区走出了一条依托合作社进行股权分红的新路子。

  并成一个社区
  聚力解决居民“急难愁盼”
  村改社区后,变的不仅是名字,还有发展模式和目标,要想方设法为居民创造更加便利的生活环境,提供更优质的服务。
  据悉,尧头社区“两委”班子围绕提升“一统领三融合”质量水平,建立完善社区党委领导居民自治组织、社区集体经济组织、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和区域内各类经济社会组织的“1+3+N”组织体系,聚焦居民急难愁盼问题,制定优教育、优养老、优就业“三优”工作规划,持续提升居民幸福指数。
  尧头社区还规划建设社区幼儿园、社区康养服务中心各1处,对社区党群服务中心进行改造升级,打造老年人休闲娱乐、适龄人口就业指导、学龄儿童课余活动等功能板块;与青岛理工大学开展“订单式”社区服务项目,积极探索“党建+社工”城市社区基层治理新模式;围绕港产城一体化发展就业需求,积极开展居民就业服务,有效推动1600余名居民实现“家门口就业”。

  改成一个拳头
  居民安全生活有保障
  针对村改社区后居民的物质生活和精神需求发生的变化,尧头社区党委按照城市社区管理模式,系统谋划推进社区转型发展路径,着力推进“智·融合”智慧社区建设,通过构建社区安全“防护网”、动态“监控网”和智慧医养“健康网”,形成集网格、综治、养老、政务、民生、物业于一体的智慧服务平台,全方位提升治理水平;投入1500万元在社区安装电子围栏脉冲、出入门禁等智慧化管理系统,实现人、事、地、物、情等信息有效纳入社区管理平台基础数据库。
  同时,尧头社区依托智慧医养平台,组织社区康养服务中心工作人员定期开展便民活动;为240余名60岁以上老人佩戴智能手环,监测他们的健康状况,设置异常情况预警,目前共接收老人居家动态警报316次,社区工作人员和医护人员第一时间采取电话联系与上门疗养相结合的方式保障老人的安全健康。
  “以前家里的老人看病时,我们只能大老远跑去镇上的医院。现在好了,在家门口就能看病,太方便了!”尧头社区居民牛雪为社区康养服务中心点赞。
更多 往期报纸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青岛西海岸报》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