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版] [下一版]
文章内容

“硬”举措优化营商“软”环境

黄岛街道推动优化营商环境十条措施见行见效,激发企业活力


  黄岛街道以优质高效的政务服务助力雷沃重工高质量发展。 □记者 王培珂 摄
  □本报记者 丁霞

  近日,黄岛街道在优化营商环境服务小站(益企之家)召开营商环境座谈会。街道相关负责人、“两代表一委员”及企业家代表相聚一堂,为企业发展把脉,为营商环境献策。今年以来,黄岛街道聚焦助企纾困、优化服务、监督护航,打出优化营商环境“组合拳”,为各类经营主体投资兴业提供更加优质高效的政务服务环境,全面推动辖区营商环境再提质。

  推出十条措施
  优化营商环境

  黄岛街道研究制定优化营商环境的若干措施,并于今年7月份举行优化营商环境十条措施发布会。措施主要包括打造“益企之家”、设立企业家服务日、开通“人才益企直通车”、打造“政府+专家”服务管家、建立益企小分队、设置“益企在线”服务专栏、建立“云上政务”服务系统、招募“营商环境体验官”、建立“好差评”评价制度、实施营商环境护航行动等。街道以十条措施落实为切入口,聚焦优化“六个环境”,深入开展“六大专项提升行动”,实现营商环境、作风能力、发展质量三大提升。
  截至目前,黄岛街道共举办物流企业专场、营商体验官专场、财源企业专场等3期座谈会,邀请企业家齐聚街道益企之家,围绕企业关注和反映强烈的问题展开深入交流,零距离倾听企业心声,增进企业间的交流合作。

  精准把脉问诊
  护航企业发展

  “今年,黄岛街道印发全面从严管理干部负面清单,规范干部言行、整顿干部作风,以作风转变带动营商环境改善。”黄岛街道人才(营商环境办公室)负责人崔晓丽介绍,街道招募“营商环境体验官”10名,让“两代表一委员”以及辖区企业、个体工商户、群众等不同群体从用户体验角度出发,参与街道营商环境建设的监督和评议。同时,为更好地培育高成长性企业,街道还联合市科技局、区科技局举办规上企业研发费用归集培训会暨相关政策宣讲会,对重点企业开展问诊式服务。
  黄岛街道针对便民服务中心综合各类办事主体近年来的诉求及高频服务事项,在大厅专门设立“四不”问题反映处理专窗,受理企业“揪心事”,并通过工单分派、增设服务热线、“爱心大姐”微信小程序等方式,确保各类经营主体诉求有门。

  服务送到家门
  推进政策落地

  黄岛街道在微信公众号中开设营商环境板块,推送“青岛人才政策词典”“新区人才政策汇编”等内容,进一步提高群众和企业对政策的知晓率。今年,街道联合青岛自贸片区人才交流中心举办“才聚黄岛·筑梦西海岸”高校毕业生专场招聘会,共吸引52家用人单位参加,提供就业岗位690个,推动用人单位和高校毕业生实现“双向奔赴”。
  此外,为让大学生更好地了解新区就业创业和医疗保险相关政策,日前,黄岛街道在青岛滨海学院设点开展就业创业及医保“金政”进校园活动,将“政策服务直通车”开进高校。
  下一步,黄岛街道将围绕打造一流营商环境的目标,持续推进优化营商环境十条措施见行见效,不断提升服务质量,激发经营主体活力,让各类经营主体在黄岛街道放心投资、安心经营、舒心发展。
更多 往期报纸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青岛西海岸报》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