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区持续完善企业上市服务机制、拓宽企业融资渠道,提升服务实体经济质效
多层次资本市场释放澎湃动力
□本报记者 董梅雪 本报通讯员 王奕辰
金融是实体经济的血脉,资本市场在金融运行中具有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作用。中央金融工作会议提出“发展多元化股权融资”“促进债券市场高质量发展”,明确了资本市场未来要继续优化融资结构,提升服务实体经济质效。
今年以来,西海岸新区高标准推进山东省上市公司孵化集聚区试点建设,稳步推进企业上市、国企发债等业务。目前,全区上市公司累计达19家,20家企业签约保荐机构进入上市流程,债券余额、基金规模双双超过1000亿元,多元融资渠道进一步拓宽,为新区建设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示范引领区提供了坚强金融保障。
180余家企业纳入
山东省上市后备库
“企业上市是衡量城市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标志,是促进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保障,也是拓宽融资渠道的重要支撑。”西海岸新区地方金融监管局资本市场科科长丁彦宁表示,今年以来,新区持续推进企业上市培育工作,助力经济转型升级,资本市场的“西海岸板块”加速扩容提质。
截至三季度末,永保云完成港交所间接上市,慧算账申报港交所上市,宸芯科技完成青岛证监局辅导验收并申报科创板,中科航星、极视角、奥利凯等企业完成股份制改造,河钢新材等公司积极推进新三板挂牌,中精信等企业与优势资本签订上市财务顾问协议。全区上市公司累计达19家,20家企业签约保荐机构进入上市流程,180余家企业纳入山东省上市后备库。
今年以来,新区优化企业上市工作专班,完善企业上市会议制度,调整新区金融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及(拟)上市企业白名单等,兑付企业上市补助资金1139.34万元,办结合规证明手续115份,聚力解决土地、资金等要素问题10余项。此外,新区邀请省金融局、市金融局、上交所和北交所专家来新区调研指导企业上市工作;组织重点拟上市企业到西安、深圳、北京等地区参加体悟实训;累计组织各类资本市场专题培训15场次、受训企业300余家;出台《青岛西海岸新区推进企业上市“春笋行动”计划(2023-2027年)》,着力推进上市公司、拟上市企业储备、硬科技及“三创四新”企业上市数量实现“三个倍增”。
在鼓励上市公司再融资方面,新区组建了上市公司服务工作队,精准对接上市公司需求,引导上市公司通过定向增发、可转债等方式开展再融资,募集资金投向新区重点区域和产业。目前,惠城环保已完成定向增发3.16亿元,推动国新健康和山东港口青岛港加快重大资产重组。
债券余额和基金规模
双双突破1000亿元
金融服务是构建区域资本生态的重要一环,金融强,则实体经济强。在推动新区经济发展过程中,金融与产业共生共融,一同为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重要支撑。
今年以来,新区金融部门一直将股权投融资对接服务作为助推多层次资本市场发展的前延工作,组织20家头部券商企业参加西海岸“春雨行动”签约仪式,并逐家对接与新区管委签署战略合作协议,针对企业上市及直接融资开展全面合作。截至三季度末,新区两类(上市公司和新三板挂牌企业)公司股票融资207.55亿元。
此外,新区还举办走进港交所融资论坛,助力新区企业充分用好港交所,拓展境外上市、外债发行、跨境并购等融资渠道。组织债券发行、REITs、资产证券化等3场国企专题培训,实地走访融发集团、农高集团等6家国企,积极对接中金资本、申万宏源证券等推动国企发债和REITs试点。截至三季度末,新区债券余额累计达到1128.91亿元,年内新增债券发行422.28亿元。
此外,围绕青岛市“打造全球创投风投中心”这一战略目标,新区高标准建设青岛跨境基金中心,高质量打造资本集聚高地,以创投风投为平台,整合资本、人才、技术等资源要素,推动创新创业高质量发展。
今年以来,新区新增备案基金产品38支,新增基金认缴规模96.72亿元,累计中基协登记基金管理人48家、备案基金产品275支、基金认缴规模1123.38亿元。新区累计开展多层次路演活动30余次,私募基金对外投资项目627个、投资金额330.4亿元,涉及海洋、农业、智能制造、新能源环保等众多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