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版] [下一版]
文章内容

当好“服务员”、办好民生事、架好“连心桥”,珠海街道顺康路社区——

书记面对面,“摆摊”解民忧

  □本报记者 董梅雪

  一个帐篷、两张桌子、四把椅子、几张登记表……12月8日下午2时,珠海街道顺康路社区广场上,“书记面对面”又支起了摊。顺康路社区党委书记李芳萍和小区物业经理、社区律师、综合执法人员以及几位网格员热情地招呼居民,一边听他们讲自己的困扰,一边认真做好记录。
  书香泮城70号楼居民孙先生第一个坐下来,“你们这个‘书记面对面’的摊位挺好的,我上次反映的问题很快就解决了!”
  孙先生说,前不久,自己带着孩子在小区草坪里面玩耍时,不小心踩翻了有些松动的古力井盖并掉了进去,所幸井不深,及时送医后已无大碍。然而,就医花费的钱该向谁讨要,成了难题。看到社区在小广场设立的“书记面对面”摊位,孙先生主动将事情经过告诉了李芳萍。
  在受理孙先生反映小区古力井盖“坑人”问题后,李芳萍积极组织当事人和物业、律师进行座谈,理清设施权属责任,成功协调解决赔偿问题,使僵持了三个多月的问题得到圆满解决。
  社区是城市的基本单位,也是居民凝聚力和幸福感提升的重要场所。“居民在这里生活,有什么感受、什么期望,有哪些需要我们帮着解决的问题?我们怎么能第一时间听到这些声音?”在谈到开设“书记面对面”的最初想法时,李芳萍如是说。
  自主题教育开展以来,顺康路社区便将“书记面对面”搬到了小区广场,每周二和周五下午,在书香泮城南门小广场,社区书记、物业经理、社区律师、综合执法工作人员一起倾听群众诉求,现场解答相关问题,并及时跟进、落实,切实做到“把脉问诊”办实事,“对症下药”解难题。
  “书记面对面”活动开展以来,居民反馈问题更加便捷,社区也由被动受理变为主动服务,居民所反映的问题事事有回应、件件有着落。
  家住书香泮城68号楼的居民李先生反映,68号楼西侧因地面未硬化,物业常用于存放大件垃圾,久而久之不少居民也开始在这里倾倒生活垃圾。虽然物业定期清理,但仍然改变不了环境脏乱不堪的状况。李先生说,每次回家,都得经过垃圾堆,非常苦恼。
  了解情况后,社区组成环境整治小组,由社区书记担任整治小组组长,物业经理、在职党员以及该楼的居民代表担任组员,组建专门的微信群,大家积极在群内献策。同时开展敲门入户行动,充分征集居民意见,拟定改造方案。最后,经现场勘察及充分考虑居民需求,将原处改建为电动车停放棚,既整治了脏乱环境,又缓解了电动车停放压力,还化解了电动车上楼充电的安全隐患。
  据统计,通过“摆摊式”接访,截至目前,顺康路社区受理居民反映问题23件,成功解决18件,3件正由物业公司跟进协调,2件需由社区帮助申请房屋维修基金解决。
  “近期参加了街道党工委统一组织的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城市社区网格党支部书记集中轮训班,参加培训后,深感理论学习对工作实践的重要指导作用。”李芳萍说,社区是服务群众的最小单元,要用真心换真情,当好“倾听者”和“服务员”,聚焦居民关心的“为难事”,化解居民担心的“烦心事”,架好服务居民的连心桥,真正打通为民服务的“最后一米”。
  “下一步,我们社区将利用‘书记面对面’这个平台继续做好惠民政策宣传、居民需求和问题收集等便民服务。”李芳萍说。
更多 往期报纸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青岛西海岸报》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