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版] [下一版]
文章内容

区科协结合新区乡村振兴重点特色产业需求,大力开展科技志愿服务行动

为乡村振兴注入人才“活水”

  □本报记者董梅雪
  乡村振兴,人才是关键。今年以来,西海岸新区科协大力开展助力乡村振兴科技志愿服务行动,发挥科协组织广泛联系科技工作者的优势,紧密结合新区乡村振兴重点特色产业需求,推动省内外涉农高校院所专家团队到新区开展技术指导、项目研发,通过引才、育才、留才,积极凝聚人才力量,精准高效助力新区乡村振兴。
  科技专家“智撑”乡村振兴
  据了解,今年,区科协积极争取上级科协组织高校院所农业专家资源支持,围绕新区海青茶、琅琊鸡、蓝莓、海参、中草药等特色产业,引进多所高校的专家团,为新区乡村振兴送“智”。
  其中,引进中国海洋大学、辽宁果树科学研究所、山东农业大学、山东省农科院、青岛农业大学等高校院所专家团队81人,与新区农业园区、农业企业、农村专业合作社、农技协组织等合作,相继开展了马铃薯病害生物防治、农业废弃物利用、兔传染病诊治技术、食用菌栽培技术推广等合作项目47个,培育培训新区农村专业合作社带头人、农技协领办人等乡村振兴科技人才、新型职业农民900余人次,为新区乡村人才振兴、产业振兴注入了科技创新活力。
  科技小院破解“三农”难题
  围绕新区乡村振兴示范片区建设,区科协自去年以来,坚持“科研专业+特色产业+合作项目”,推进乡村振兴科技小院建设,把科技小院打造成新区乡村振兴工作的田间地头课堂、技术传播阵地、项目研发基地。截至目前,新区已建成涉及茶叶、蓝莓、琅琊鸡等产业的1个国家级小院和4个区级小院。
  据介绍,这5个乡村振兴科技小院共引进专家28人,研发海青绿茶和红茶加工、蓝莓肥水管理等新技术7项,引进中茶108等新品种15万株、蓝莓新品种21个,开展技术培训、田间课堂活动48次,促成蓝莓基质栽培、葡萄种植技术推广等合作项目6个。其中,青岛禽之宝有限公司创建为国家级科技小院,入驻团队围绕琅琊鸡育种保种、培育高产蛋用型和优质肉用型琅琊鸡新品系、研发琅琊鸡新品系饲料营养标准和智能化高效养殖关键技术推广应用等开展工作,为保障地方品种鸡产业的高效健康发展提供技术、人才保障。
  此外,区科协推荐青岛瑞滋海洋科技有限公司、青岛滋百农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等11家企业创建中国农技协科技小院,引进山东农业大学、青岛农业大学等单位首席专家11人、研究生21人,专家团队每年入驻小院3个月左右时间,开展项目研发、技术指导、人才培养工作。
  科技服务助农增产增收
  科技解难题,农家增效益。近年来,新区依托科技服务实现增产增收的种植户越来越多,新区通过开通乡村振兴“科技直通车”、畅通联系渠道,以科技服务助推产业提质增效的路子也越走越宽。
  据介绍,在定期征集各镇街农业技术需求的基础上,区科协在“网上科技工作者之家”开通乡村振兴“科技直通车”板块,建立乡村振兴科技志愿服务专家课程库,收集专家课程18项,并建立工作档案和需求问题清单,针对农户的需求及时连线相关专家,开展实地调研、提供解决建议方案等,第一时间拿出实招助民解难。
  此外,今年,区科协还吸纳120名科技专家志愿者组成新区乡村振兴科技志愿服务队,邀请青岛农业大学、青岛市茶叶学会、青岛市畜牧兽医学会及新区农业“土专家”等专家团队68人围绕茶叶种植、蓝莓种植、肉牛养殖等领域开展田间课堂、科普讲座活动90余场,累计3000余名种植户参与活动,辐射带动新区农户增产增收。
更多 往期报纸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青岛西海岸报》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