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版] [下一版]
文章内容

从“千疮百孔”到华丽蝶变,中德生态园用五年时间完成龙斗山区域生态修复工程,实现保护与发展双赢——

龙斗山“变形记”

  □本报记者 刘腾
  
  龙斗山位于中德生态园,海拔145米。20世纪60年代起,因优质的石料资源和便利的交通条件成为远近闻名的采石场。随着无序采石规模逐年扩大,山上的生态环境日益恶化。
  “炸山取石造成的矿坑清晰可见,雨天泥浆四溅,晴天尘土飞扬,是名副其实的废石窟、灾害田。”多次进山踏勘的青岛青发自贸生态建设开发有限公司技术管理部副部长王佳成告诉记者。
  为了实现园区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自2018年起,中德生态园用五年时间完成龙斗山区域生态修复工程,使得周边区域生态环境明显好转,并依山而建绿色酒店,实现保护与发展的有机统一、相辅相成,成为园区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生动写照。

  五年生态修复
  重现绿水青山

  2018年,中德生态园启动龙斗山区域生态修复工程,邀请专业地质评估和生态修复团队相继进山踏勘,对区域地质环境、潜在地质灾害危险性、生态本底等内容进行详细评估。
  《龙斗山周边建设用地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报告》中显示,发现崩塌(危岩)地质灾害就有10处,岩石表面风化严重,部分危岩体与山体脱离,底部临空;在《龙斗山生态本底普查报告》中显示,龙斗山森林覆盖率仅为5%。生态修复,势在必行。
  为此,中德生态园通过种植土回填、客土植树绿化、挂网喷播绿化等方式进行生态修复,龙斗山新增林地4万平方米,区域森林覆盖率提高至40%,绿色空间占比达60%,实现与周边40万平方米城市森林有机衔接。
  不仅要进行生态修复,更要让龙斗山重获新生。中德生态园以保护山体林地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完整性为基础,打造绿色酒店——青岛红石秀景大酒店。酒店整体设计尊重原有地貌肌理,充分利用场地高差,精准确定建筑分层(段)以及山体台地改造利用方案,将建筑主体与山体融为一体。
  如今,龙斗山彻底告别昔日“千疮百孔”,实现了蝶变新生。

  绿色酒店实现
  年减碳694吨

  100%应用被动式超低能耗建筑技术,执行绿色三星级建筑标准……绿色建筑技术在青岛红石秀景大酒店的建设过程中得到了充分应用。
  “酒店类建筑由于其内部复杂的功能分区及高舒适度的要求,一般来说能耗极高。我们通过应用光热、高效外保温系统、高性能外门窗、地源热泵、新风热回收系统等节能技术,采取断热桥、电动百叶外遮阳等技术措施,将青岛红石秀景大酒店打造成被动式超低能耗建筑。”中德生态园被动房建筑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韩飞介绍道,“目前,酒店可以实现恒温、恒氧、恒湿、恒静,室内温度冬季最低20℃,夏季最高25℃,非常舒适。”
  通过被动式超低能耗建筑技术“被动优先、主动优化”的措施,大幅降低了酒店的能耗需求。在此基础上,为实时监控用电、冷热源等能耗情况,还搭建了能耗计量系统,进一步减少了能源浪费。如此一来,与《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GB50189-2015能耗水平相比,酒店综合节能率可以达到52.7%,实现年减碳694吨。
  作为中德生态园被动式超低能耗建筑酒店类项目的一次全新实践,目前青岛红石秀景大酒店已获得PHI被动房预认证,认证区域约为23000平方米。

  优化营商环境
  增创发展优势

  不仅改善了生态,龙斗山上的青岛红石秀景大酒店也在优化中德生态园营商环境、推动区域经济发展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中德生态园这几年的发展太快了,以前看山上都是灰秃秃的,现在绿树环绕,还有了酒店,真是大变样了。”经常到中德生态园出差的园区企业客户在谈到龙斗山的变化时,都会发出这样的感慨。
  作为西海岸新区北部、青岛自贸片区首家集客房、餐饮、会议、康体、商务、休闲、度假等于一体的综合性酒店,青岛红石秀景大酒店拥有宴会厅、会议室等完善的服务设施,可向企业客户提供高端会议、商务宴请、活动策划等全方位的支持和服务。
  “青岛红石秀景大酒店因地理位置距青岛胶东国际机场、胶州湾大桥比较近,园区产业龙头企业也比较多,所以商务接待、大型活动和会议的订单量相对较多,大大超出了我们的预期。”青岛红石秀景大酒店总经理王密红说道。
更多 往期报纸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青岛西海岸报》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