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版] [下一版]
文章内容

用心做事,没有什么不可能

——记2023年青岛市“最美劳动者”颜建龙


  □本报记者 谭宁

  “泰山不拒细壤,故能成其高。创新也是一样,不论大小,只要能为用户创造价值,能为行业作出贡献,那都是值得去做的。”
  从“技术小白”到“业务精英”,匠心十年,载重前行,始终以严谨作风和勇于创新的精神坚持奋战在橡胶装备研发一线上,将行业的“痛点”作为创新的“重点”,将不可能变为可能,他就是2023年青岛市“最美劳动者”、曾获得山东省科技进步三等奖的青岛海琅智能装备有限公司技术经理颜建龙。
  “敢于担当,遇事不推诿、不抱怨,爱啃硬骨头,身上有股不服输的劲儿,工作起来废寝忘食。”这是同事们对颜建龙普遍的评价。
  成型机稳定性是影响产品质量的关键因素,在为一个客户新调试成型机的过程中,为解决帘布贴合偏歪问题,颜建龙联合维修人员现场排查原因,连续鏖战8个小时,经过反复调整、测量、推演、零件拆装,最终发现物料跑偏是由于吸附磁铁排列不对称造成,重新排列安装后问题得以解决。
  颜建龙坚信“要想赢得客户,必须站在满足客户需求的角度,做出能满足客户需求的技术方案”。
  在东营某客户胎面大卷供料架升级改造项目中,因现场空间受限,多家友商方案均不能满足客户需求,大家都迟迟拿不出最优方案。就在一筹莫展之时,颜建龙打破传统思维,大胆创新,第二天跟客户交流后获得认可并成功现场签单,第一台设备交付后运行稳定,客户再次追加12台订单,新方案大获成功并且成为后续行业胎面大卷升级改造的首选。
  在颜建龙身上,好像没有什么不可能,不管多难啃的“硬骨头”,他总能想出办法完美解决,他带领的安装调试项目组创造了企业安调最短周期纪录,他带领团队主持研发的某成型设备突破6项关键技术,自主开发的自动高效轮胎成型装备,打破了传统设备结构布局。
  参加工作10多年来,作为公司核心技术骨干,颜建龙解决了一项又一项质量难题,攻破了一个又一个技术难关,先后主持参与新产品开发项目22个,完成结构创新升级65项,获专利20项,发表论文2篇,有力推动了行业技术进步。
  颜建龙不仅有着过硬的技术,作为一名共产党员,他还有着浓厚的家国情怀和民族荣誉感,他把“研制全球领先的成型机智能装备”作为奋斗目标,孜孜不倦地深耕在研发一线上。“泰山不拒细壤,故能成其高。创新也是一样,不论大小,只要能为用户创造价值,能为行业做出贡献,那都是值得去做的。”说这句话的时候,颜建龙的眼睛里透露着坚毅的光。
更多 往期报纸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青岛西海岸报》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