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版] [下一版]
文章内容

新区2023年“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十件实事和优秀项目评选结果出炉

以“法”赋能 向“新”而行

  □本报记者 李宛遥

  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日前,西海岸新区2023年“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十件实事和优秀项目公布。其中,黄岛区(西海岸新区)人民检察院“创建企业合规经营风险防控工作体系 系统优化提升青岛自贸片区营商环境”、黄岛公安分局“构建交安治理新模式 打造便民利企新高地”、区人大常委会机关“拓展提升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制工作委员会黄岛基层立法联系点功能”等10个项目获评2023年“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十件实事;区司法局“构建‘行政执法+’协同监督新机制”等7个项目获评2023年“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优秀项目。
  自2022年起,新区全面启动法治建设创新实践项目培育工作,旨在打造法治建设创新标杆,强化先进典型样板效应,持续增强新区市民和市场主体的法治获得感和满意度。该项工作开展以来,各部门各单位广泛参与,锐意创新,把项目培育过程作为提升法治建设水平、践行法治为民理念的重要途径,取得了显著成效。2023年“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项目培育聚焦“法治化营商环境”切口,是新区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全面落实习近平法治思想、持续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而采取的创新工作举措,于2023年2月15日正式开展,设置申报、初审、培育、评定等培育流程,综合衡量创新性、便民性、效能性、启发性四项指标,最终评选出2023年“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十件实事和优秀项目。
  据悉,“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十件实事和优秀项目各具特色、亮点十足,既有“执破协同”工作机制、“行政执法+”协同监督的机制创新,也有深化相对集中许可领域信用审批服务机制、打造“三级联动”跨域服务“云见面”模式的服务升级,还有构建交安治理新模式、涉税纠纷“一站式”化解等与群众切身利益密切相关的工作举措,从各领域提出了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的具体方案及举措,以“小切口”撬动“大变化”,生动彰显了新时代法治新区建设的崭新气象,新区法治化营商环境建设的亮点、强点,以及未来发展的路径、愿景纷纷呈现。
  推动经济增长,必须依法保障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真正为经营主体营造宽松有序、充满活力、稳定可期的发展环境。下一步,新区将持续巩固法治化营商环境建设成效,聚智创新,打造亮点,培育推介更多先进典型,引领各部门各单位增强服务大局的自觉性和主动性,聚焦主责主业,采取务实行动,为各类经营主体的生产经营和合法权益提供有力法治保障,不断增强人民群众和市场主体的获得感、满意度,以“法”赋能,向“新”而行,让法治成为新区营商环境的“硬核名片”。
更多 往期报纸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青岛西海岸报》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