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版] [下一版]
文章内容

西海岸“公交妈妈”上央视啦

真情巴士驾驶员孙敬霞与河南母女双向奔赴的故事温暖冬日


  孙敬霞在岗位上兢兢业业,用心开好每班车。(央视画面截图)
  □本报记者董梅雪 本报通讯员 薛颖
  1月1日,央视《新闻直播间》栏目专题报道青岛真情巴士驾驶员孙敬霞与河南乘客双向奔赴的温暖故事,让来自西海岸新区的正能量再一次走进全国人民的视线。孙敬霞与700公里外的乘客间发生了怎样的故事?这要从2017年冬天的一次偶遇说起。
  一次萍水相逢
  六年真情相伴
  当天,来自河南驻马店的胡女士坐上孙敬霞驾驶的真情巴士6路末班车,打算接在新区求学的女儿妍妍回家过春节。彼时已是晚上10点,人生地不熟的胡女士便向孙敬霞问路。到达学校附近后,由于学校宿舍不允许家长入住,胡女士也没有订宾馆,当晚的住宿成了难题。
  “我的孩子也在外地上学,所以我能体会她当时的心情。我俩在校外的宾馆找了一圈都没有空房,所以我决定帮帮她。”孙敬霞说,在她的极力邀请下,胡女士去她家住了一晚。第二天,孙敬霞又调休,开私家车到学校接上妍妍,把母女俩送上了回老家的火车。
  从那以后,孙敬霞与胡女士一家便结下了深厚的缘分。每逢节假日,孙敬霞都会做好妍妍爱吃的饭菜,邀她到家里住,就像对待亲生女儿一样,六年间不曾断过。孙敬霞的付出,不仅温暖了异地求学的妍妍,也感动了妍妍的妈妈。桂圆、香油、手缝的棉鞋……她不定期地寄来包裹,用自己的方式回馈孙敬霞。
  书信记录真情
  见证“母女情深”
  2023年9月,妍妍成为一名大学生,前往济南求学。为了表达感激之情,她从网上购买了颈椎按摩仪,打印了与孙敬霞的合照,还写了一封感谢信,一起打包寄给孙敬霞。
  “从初一到高三,这些年您将我当成亲生女儿照顾,我非常感激!马上就要离开新区了,我对这里的一切都有不舍,更不会忘记这里有一位‘公交妈妈’。”妍妍写道。
  读着妍妍的信,孙敬霞湿了眼眶。“无论孩子到哪里求学,我都会挂念她,也一定会去学校看她。”孙敬霞说。
  “西海岸新区永远有一扇为你敞开的家门,你可以随时回家看看。祝你身体健康、生活幸福。永远爱你的‘公交妈妈’。”在近日寄给妍妍的新年信件中,孙敬霞写道。
  九次登上央视
  展现城市温度
  据了解,孙敬霞与妍妍一家的真情故事是真情巴士职工事迹第9次登上央视。近三年,真情巴士被央视、光明日报、工人日报等主流媒体报道100余次,年均媒体报道1700余次。仅2023年,真情巴士车厢故事就12次登上各大媒体平台热搜,可统计的话题浏览量达3亿人次,成为新时代文明西海岸的“代言人”,向全国展现了新区乃至青岛幸福宜居的城市温度。
  媒体聚焦的背后是真情巴士职工十年如一日践行德善文化的沉淀。十年来,真情巴士职工每年参与志愿服务1.5万人次,产生好人好事近2万件次,成为80余名空巢、孤寡老人的“公交儿女”和60多名特殊家庭儿童的“公交爸妈”,为19所学校的孩子守护平安求学路,将安全知识送进40余所小学,为60多个村庄、社区提供义务理发和免费维修家电服务,职工自发支出150余万元用于公益项目。
  在长期的文明实践中,企业内部形成“人从众”的“好人共生”效应。截至目前,真情巴士已培育出百余名先进典型,其中中国好人1人、山东好人19人。
  通过出行浸润,司乘携手共做好事,让十米车厢内外劲吹文明新风;“五进”宣讲,线上线下覆盖人群超20万人次,传递文明力量;榜样示范,带领2200多名青少年志愿者参与志愿服务,浇灌爱的种子,催开文明之花……真情职工的凡人善举如同一束束微光汇成火炬,点亮人们心中的善意。真情巴士也为城市文明注入了活力,为城市发展汇聚了动力。
更多 往期报纸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青岛西海岸报》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