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版] [下一版]
文章内容

西海岸新区新添38所“山东省绿色学校”

把绿色搬进校园,让绿色走进家庭

  □本报记者 丁一 
  近日,山东省教育厅、山东省发展改革委联合公布了2023年山东省绿色学校名单,西海岸新区共有包括西海岸一中、开发区四中、大张八小学在内的38所学校榜上有名。如此多的学校获得省级认定,不仅是对新区在推进绿色教育方面所做努力的肯定,更是对新区打造绿色生态校园、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战略目标的认可。
  注重绿色发展
  打造生态校园
  时值隆冬,万物枯槁,但在开发区四中,校园内却是满目青翠,让人眼前一亮。据悉,该校致力于打造“花园式校园”,校内三季有花、四季常青,栽植各种花木50余种,既美化了校园环境,又陶冶了学生情操。
  大张八小学是新区的一所乡村学校,校园整体绿化占比37.2%。走在校园里,常绿树种和四季花木与中式古典花墙搭配得当、自然和谐,同校园周边的田园风光相互映衬,静谧迷人。为提升环境育人实效,该校还打造了“两厅三廊四苑”。其中,“两厅”指教学楼大厅、食堂餐厅,通过美化,使得厅厅有主题、各自有特色;“三廊”指二十四孝文化长廊、红色文化长廊、民族英雄榜样文化长廊,它们帮助学生深入了解历史、认识自我;“四苑”指龙行苑、翠柳苑、蓝莓苑、月季苑,经过美饰雕琢,助力打造优美校园环境,于无声处润心育人。
  近年来,西海岸新区坚持“以人为本,绿色发展”理念,将生态环保与教育相结合,为学生营造一个健康、和谐的学习环境。新区在校园规划、建筑设计、环境绿化等方面下足功夫,确保每所学校都能达到绿色学校的标准。在校园规划方面,新区注重将自然环境与校园建设相融合,通过合理布局,使校园内的绿化覆盖率达到较高水平。此外,新区还积极引入绿色生态建筑理念,采用节能、环保的建筑材料,打造了众多绿色低碳的学校。在环境绿化方面,新区注重校园绿植的多样性,种植了大量本地适生植物,形成了一个自然和谐的校园生态系统。
  丰富课堂教学
  渗透绿色教育
  在推进绿色学校建设的同时,新区还注重将绿色理念融入日常教学,鼓励各校开设环保课程,引导学生关注环境问题,培养环保责任感。所有学科都要渗透环境教育,是新区绿色教育的鲜明特点。
  作为西海岸一中特色课程体系的一部分,乡土文化课程通过丰富的教学活动,让学生走出课堂,深入实际生活,切实感受乡土文化的魅力。教学过程中,老师在对乡土文化进行细致讲解的基础上,让学生用英语介绍和展示乡土文化,帮助大家拓展视野、丰富知识、提高学习积极性。
  开发区四中要求各学科教师以教材为本,充分挖掘教材中的环境教育因素,选准切入点和结合点,对学生进行渗透式环境教育。例如,生物课讲绿色食品;道德与法治课讲节约资源和变废为宝;在语文课《济南的冬天》课堂上,教师利用投影把济南的城市风貌展现在学生面前,让大家在领略祖国风光美丽多娇的同时,厚植热爱祖国、热爱自然的情怀;作文课上,引导学生描写校园四季一草一木的变化;地理课上,让学生了解能源问题、环境与自然灾害问题、水资源问题等。通过学科渗透,该校学生节约能源、爱护动植物的意识得到进一步提升。
  在大张八小学,《蓝色家园》教学中也渗透绿色环保教育。例如,该校在《海洋是个聚宝盆》《走进海洋》《海边足迹》等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充分运用新区丰富的海洋资源,在寓教于乐中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的情操。“在《海边足迹》课上,教师会带领学生去海边走一走,让大家实地了解丢弃的塑料袋会给海洋造成哪些污染,进而引导他们养成良好的生态文明习惯。”大张八小学校长赵文胜说。
  “小手拉大手”
  共建绿色家园
  绿色教育是立体的教育。绿色校园的创建,需要学生走出校园、走向社会。
日前,西海岸一中组织开展了“走进金沙滩,无痕西海岸”生态文明研学活动。在渔业考察环节,从鱼的定义到分类,再到海洋渔业资源的逐年匮乏……学生们近距离学习了海洋知识,坚定了为渔业资源保护作贡献的决心。
  在开发区四中,学校组建了学生环保科技活动小组,开展各类环保研究性学习活动。活动中,学生们以环保为课题开展了多项调查研究,用丰富翔实的资料和较为科学的研究方法,了解了新区近年来水质污染的情况、原因及危害,提出了对于防治水源污染的建议。
  “空调最好设置为26-28度”“尽量别在中午浇花,此时水更容易挥发”……如今,众多蕴含科学知识的绿色常识,已被新区学生熟练地运用于日常生活中。他们不仅深知“1度电、1粒米、1滴水的力量无穷大,小溪能汇成大海、积土也能堆大山”的道理,更通过“小手拉大手”活动,带动身边的长辈共同践行节约能源的倡议。
  在学校,学生们主动做好环境保护工作,让校园告别了乱丢垃圾、乱涂乱画、践踏草地、攀枝折木的乱象;在家中,他们主动对垃圾进行正确分类,回收资源;外出时,他们自觉携带垃圾袋,不随地丢弃垃圾……绿色学校的创建过程,也是环境育人功能的实现过程。在西海岸新区,绿色已从校园蔓延到社区、渗透进家庭,实现了“通过一个学生,带动一个家庭,影响整个社会”的教育目标。
更多 往期报纸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青岛西海岸报》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