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版] [下一版]
文章内容

珠海街道创新举措化解城市管理顽疾,把主题教育成果转化为解决问题、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实际成效

柔性执法,让城市管理更有温度

  □本报记者 董梅雪

  清理占道经营,城市更有序了;开展柔性执法,矛盾纠纷少了……市容秩序管理是城市管理的重要内容。主题教育开展以来,珠海街道坚持把主题教育成果转化为解决问题、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实际成效,通过持续强化治理措施、创新管理手段,针对突出问题开展专项整治,全力营造宜居宜业的城市环境。
  占道经营一直是城市管理的顽疾,不仅影响环境卫生,还容易造成交通拥堵,给居民出行带来不便。
  “在巡查过程中,我们发现有摊主无证摆摊售卖红薯、电瓶车商店跨门经营等现象,导致人行道环境脏乱差,存在较大的安全隐患。”珠海执法中队中队长耿金刚说。
  在整治过程中,珠海街道以“执法+服务”为出发点,按照精准治理定区域、定时间、定职责的管理模式,对东风路便民摊点的流动摊贩明确经营时间、摆放区域,对沿街店面按照“出店有度、管理有序”的原则,划定经营范围,逐户签订《承诺书》。
  通过执法部门的常态巡查、现场调度,以及市场管理公司的有效管理,目前,东风路便民摊点周边的市容市貌发生了明显改观。
  市容环境不仅要美在白天,也要美在夜里。珠海执法中队还组织执法人员集中开展“夜间行动”,对西宁路、大珠山中路等路段夜间噪音扰民、油烟扰民的流动商贩加强执法力度。“我们先对摊贩进行集中宣传教育,下达责令整改通知书。集中整治行动中,对西宁路周边屡查屡犯的违法摆摊行为依法进行处罚,消除安全隐患,严防流动摊贩回潮。”耿金刚说。
  此外,结合居民公众诉求较多的热点、堵点问题,珠海执法中队分网格调度,一件一档、逐条分析、责任到人。同时采取“走出去、坐下来,面对面、聊聊天”的柔性执法模式,对反复诉求问题,多次入户与居民沟通,充分了解诉求根源,对各类违法问题综合施策,从源头上解决矛盾纠纷。
  一系列柔性执法方式,积极回应了民生期盼,彰显了执法“温度”,有效解决了重点难点诉求问题,进一步提高了公众诉求事项的解决率、满意度。
  下一步,珠海街道将继续以日常巡查与集中整治相结合的方式强化监管,建立健全商贩长效管理机制,实行市容整治常态化、标准化、规范化的管理模式,为新区高质量发展贡献珠海力量。
更多 往期报纸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青岛西海岸报》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