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泊里镇在全省教育强镇筑基130个试点乡镇中排名第13位
强镇筑基点亮乡村教育
□本报记者 丁霞
日前,在泊里小学的课间10分钟里,孩子们在操场旁的体育器材室挑选了自己喜欢的体育器材,到操场玩耍。10分钟的课间,校园里充满了欢声笑语。
入选首批省级教育强镇筑基试点以来,泊里镇聚焦“三个坚持”,精心打造百姓家门口的优质学校,提升镇域教育公共服务水平,基础教育办学条件呈现新面貌,强镇筑基行动谱写新篇章。2023年,泊里镇在全省教育强镇筑基130个试点乡镇中排名第13位。
坚持加大教育投入
升级基础“硬”条件
教育基础设施建设是支撑教育事业高质量发展的基石。近年来,泊里镇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通过大力实施乡村学校硬化升级改造工程,有效改善农村学校办学条件,加大学校基础设施设备投资力度,不断推进教育教学高质量发展。
推进教育设施建设,改善学校办学条件。泊里镇先后投资2000余万元实施镇域教育领域民生实事项目,推进乡村学校改造提升工程,对镇域中小学幼儿园的教育教学基础设施进行改造提升和维修更新,提升义务教育发展水平,努力为全镇师生打造良好的工作、学习环境。泊里初级中学、泊里小学、董家口小学入选山东省乡村温馨校园建设典型案例。
做好安置教育配套,保障安置区学生就近入学。近3年来,泊里镇投入资金9300余万元,建成启用祥和苑社区幼儿园和董家口幼儿园,搬迁村庄600余名幼儿实现就近入园,让农村的孩子享受到高水平的教育。新规划建设临港安置区配建24班小学,预计投资约1亿元,计划今年开工建设,为孩子们提供更加良好的教育环境。
坚持整合优质资源
提升教育“软”实力
泊里镇通过创新党建模式、坚持科研兴校等举措,进一步优化师资队伍,提升教育“软”实力。实施结对共建,增强辐射带动作用。泊里初级中学与新区四中结对提升,与新区六中共建联盟型教育集团,泊里小学、董家口小学与新区实验小学组建教育集团。
集团内教研共享、课堂同步、活动同研,同时互派干部、教师挂职交流学习,增强了镇域学校与城区学校间的交流,充分发挥了城区学校的辐射带动作用,推动城乡教育水平共同提高。泊里初级中学、泊里小学和董家口小学等3所学校均被评为“青岛市规范化学校”“青岛市现代化学校”;泊里中心幼儿园和泊里中心幼儿园分园被评为“山东省示范幼儿园”,全镇另有10所幼儿园被评为“青岛市示范幼儿园”。
坚持推进改革创新
激发教师“新”活力
积极探索教育教学新模式,创新教师使用管理、灵活德育的管理方式,是教师发展、学校发展的强有力支撑。
随着强镇筑基试点工作的深入实施,泊里镇高度重视教师队伍建设,加大教师培训力度。2023年,组织优秀骨干教师近200人次赴烟台开展封闭培训,教师与专家学者面对面交流,学习最新的教学理念,拓宽了教学思路,提高了教学能力。
为提升镇域学校教师整体教学水平,泊里镇深入开展名师包校活动。泊里中心幼儿园精选12名骨干教师成立“名师头雁助教团”,到8处村办园开展包干指导,切实缩减城乡教育差距,提升村办园等基层学校教学水平。
泊里镇为切实增强镇域教师业务能力,积极组织镇域教师参加各类基本功比武活动,通过比赛找差距、补不足。近两年,全镇中小学、幼儿园有100多人次在区级及以上公开课、优质课等比武活动中获奖,并荣获“青岛市教学成果一等奖”“齐鲁名师”“青岛市教学能手”等称号,12个区级以上课题顺利结题。
教育兴则国家兴,教育强则国家强。在泊里镇,从“有学上”到“上好学”,优质的义务教育资源正化为甘霖,让每位孩子都能享受到教育红利,拥有出彩人生。近年来,伴随着强镇筑基工作的扎实推进,泊里镇的学生综合素养不断提高,先后有150人次在区(市)级以上各类比赛中获一、二等奖。2023年,泊里初级中学参加区人工智能和编程比赛,有37名学生获奖,其中22名学生荣获一等奖。
强镇筑基,任重道远。泊里镇将进一步优化资源配置,不断改善办学条件,积极推动教学水平整体提升,集中优势资源办好教育,助力乡村振兴,全面推进强镇筑基试点工作再上新台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