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海岸新区“文明好事”
(排名不分先后)

▲文明好事合影 □记者 龚鹏 摄

情景合唱《这世界有那么多人》 □记者 龚鹏 摄
现金散落街头 警民相助暖人心
2023年2月15日下午,刘先生从银行提出现金,在黄岛街道崇明岛路与舟山岛街交会处不慎跌落,大风将钱吹得四处散落。巡逻民警、热心群众纷纷帮忙俯身捡拾,被大风刮飞的5万元如数找回。俯身拾起的是美德,昂首送还的是真心。此次事迹不仅体现了个人的高尚品德,更传递了温暖文明的社会正能量。
西海岸版“老人与海”感动全网,添彩“好客山东”
公交驾驶员李本强在营运中偶遇河南来青探望儿子的迷路老人,得知老人看海的愿望,他带老人看海圆梦,并护送平安返家。这个故事被人民日报官微以《这个“老人与海”的故事,太暖了!》为题推送,被央视新闻等400余家媒体报道,被网友点赞“好客山东名不虚传”,面向全国彰显新区城市温度。
“小手拉大手” 助力新区垃圾分类新风尚
宣讲团自制微课、科普视频等课件,走进校园、社区、景区等开展垃圾分类宣讲。近5年来,宣讲近千场,受众5万余人次,垃圾分类知识走进了千家万户,市民参与垃圾分类更加积极。2023年全国城市生活垃圾分类现场会在新区召开,对新区生活垃圾分类经验做法给予充分肯定和推广。
喜事简办弘扬新风 婚俗改革为爱减负
近年来,海青镇依托北茶商街建成集婚庆、摄影、典礼、民宿于一体的新时代结婚礼堂,先后为200余对新人举办新时代文明时尚集体婚礼;建立文明婚俗激励机制,引导镇域内各网红打卡点,面向新人推出游玩优惠政策;创作原创小品《我们结婚了》、快板《说说结婚彩礼的那些事儿》,以寓教于乐的形式引导群众转变观念、革除陋俗。
“小卫”智能养老系统 护航桑榆幸福晚年
该系统整合1个全场景智能终端、1个管理运营平台,融合N个机构特色助老服务内容,构建“一刻钟”居家养老服务圈。系统设置助老、医疗等多个板块,链接社区周边各类线上服务资源,并开设紧急呼救功能,守护老人平安。目前以九龙社区为试点,辐射范围15公里,惠及居民2000余户。
综合执法“柔性力量” 线上线下彰显民本情怀
卖菜老大娘因路途遥远错过了早市,区综合行政执法局贝壳桥女子执法服务组执法队员自掏腰包,将老人的菜买下来让她安心回家。这条暖心执法短视频在网上播放量达1668.2万,点赞量22.9万。区综合执法局线上开展网络直播、发布执法短视频,线下女子执法服务组以亲和的执法服务树立起新时代综合执法新形象。
实施“种子计划”普及工程 促进家庭教育全覆盖
创建家庭教育督导师、指导师、个案咨询师三支队伍,打造30处试点,全年开展家庭教育活动447场次,受众10万余人次,为未成年人健康成长营造良好的家庭环境和社会氛围。先后在全国妇联、省妇联系统作典型发言,典型做法被光明日报、中国妇女报等宣传报道,该工作被列为2023年区办民生实事。
打造“税心易企”品牌 办好惠企利民实事
黄岛区税务局打造“税心易企”税收服务品牌,推出诉求易达、政策易懂、业务易办、风险易知、数据易通系列服务举措,更好实现“政策找人”,持续释放税费优惠政策红利。2023年以来,累计向辖区内8万余户企业推送税收优惠政策信息18万余条,涉及政策60余项,累计落实新的组合式税费支持政策34.9亿元,有关创新服务举措被央视、国家税务总局转发推广。
“幸福来敲门” 打造困境儿童帮扶新路径
区慈善总会“幸福来敲门”关爱项目以“善行暖童心”活动为中心,积极开展各类困境儿童关爱工作,不断丰富乡村困境儿童文化生活,实现扶困扶智相结合。2023年以来,已组织慈善义工1159人次、行程47900余公里,开展各类活动274场次,为困境儿童发放生活、学习用品价值30余万元,提供志愿服务5000余小时,惠及9000余人。
3万公里山路的守护
铁山街道后石沟村地处偏远山区,孩子们的求学之路充满着未知的危险和无数的艰辛。自青岛西海岸温馨校车有限公司正式开通石沟村校车运行线路以来,共往返山区3万多公里,绕了7万个弯,接送了一批又一批的孩子外出上学,为孩子们打开了通往外面世界的一扇窗,该条校车线路也被村民们称之为“开往春天的校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