振奋龙马精神,奏响奋进强音
——聚焦全区党建引领高水平安全高质量发展工作会议③
□本报记者 李涛 董梅雪
王雪 李宛遥 陈蔚
人勤春来早,新春新气象。全区党建引领高水平安全高质量发展工作会议召开以来,新区各级各部门和广大党员干部群众锚定“打头阵、当先锋”,振奋龙马精神,强化党建引领,以龙腾虎跃、鱼跃龙门的干劲闯劲,奏响高水平安全和高质量发展的奋进强音,奋力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西海岸实践。
“新春第一会是站在新区获批成立10周年新的历史起点上的一次动员大会,为我们指明了方向、明确了线路图。会议提出要坚持使命引领抓落实、抓推进,坚持目标引领抓落实、抓推进,坚持问题导向抓落实、抓推进,坚持系统观念抓落实、抓推进,唐岛湾金融科创区(国际旅游度假区)第一时间召开工作落实动员大会,调度推进重点项目,确保实现全年目标。我们将全面贯彻落实工委区委决策部署,以项目建设为抓手,全力建设金融科创新高地,以强大的金融血脉助推新区高质量发展。”唐岛湾金融科创区指挥部副指挥长,国际旅游度假区党工委委员、管委副主任李义波表示。下一步,唐岛湾金融科创区将放大区域资源优势,助力产业快速集聚,积极推进“省级创业投资集聚区”承接和建设,持续推动优质创投、科创资源加快聚集,打造创业投资高质量发展集聚示范区;深挖发展源头活水,大力推进双招双引,招引头部央企和链主企业,为新区重点产业链强链补链。同时,优化区域营商环境,完善配套服务措施,优化人才服务环境,将优秀金融科创人才留在新区。强化与相关功能区、镇街的联动,共享人才、土地、厂房、楼宇等招商要素资源,构建创新产业园,实现招商资源优势互补,推动重组人白蛋白等项目尽快落地。
区发改局将进一步强化“打头阵、当先锋”意识,按照坚持高质量发展“一个核心”,抓住扩大有效投资、壮大新质生产力“两个关键点”,实施实体经济振兴、绿色低碳发展、重点领域改革、区域协同发展、社会民生改善、风险防范化解“六大行动”,强化作风建设“一个保障”的“1261”工作思路,当好“参谋部”“主攻手”,推动全区发展改革事业向更高水平迈进。扭住国家战略推进持续发力,放大国家级新区会、省联席会溢出效应,完善常态化沟通对接机制,再争取一批重大支持事项,塑造特色竞争新优势。超前谋划“十五五”前期重大课题,加强运行动态监测统筹,做精做强现代服务业,打足提前量、打好组合拳,促进经济持续稳中向好。实施挂图作战,抓实总投资3395亿元的210个省市区重点项目建设,突破争取一批中央预算内资金、国债、专项债等支持项目,全力拓展经济增长空间。围绕战略新兴产业打造创新平台、攻关共性技术,谋划布局生物医药、航空航天等新一批专业园区,深化省级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区域和能源领域两个试点,推动先立后破以进促稳。
“起步就是冲刺,开局就是决战。新的一年,我们将在工委管委的坚强领导下,打头阵、当先锋,埋头苦干、锐意进取,以钉钉子精神做实做细各项工作,不断提高敢担当、善担当、能担当的勇气和能力,为加快建设农业强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作出新的更大贡献。”区农业农村局党组书记、局长王卫青表示。2024年是西海岸新区获批成立十周年,全局上下将认真落实中央、省、市农村工作会议精神,按照工委管委工作部署,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围绕“四抓四聚八个全面”,加快建设农业强区,形成陆海统筹、城乡融合发展的新格局。
区应急管理局(地震局)将全面贯彻落实工委区委决策部署,突出做好安全生产、应急管理、森林防火和防灾减灾救灾等各项中心工作,有效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推动各项工作向更高水平迈进。聚焦提升本质安全,织密全面覆盖“责任网”。强化企业主体责任、强化领导责任、强化行业监管责任、强化属地管理责任,形成条块结合、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聚焦隐患排查治理,守牢安全生产“基本盘”。紧盯电气焊、有限空间、高处作业、起重吊装、检维修、试生产、开停车等问题易发多发环节,第一时间把事故隐患消除在萌芽状态堵塞隐患漏洞。聚焦安全生产检查,拧紧执法监管“安全阀”。努力提升执法检查效能,综合运用“四不两直”“双随机、一公开”等方式,在重点行业领域开展综合性执法大检查,严格行政执法公示、执法全过程记录、重大执法决定法制审核三项制度,严厉打击非法违法行为。聚焦优化营商环境,做好企业安全发展“服务员”。围绕企业“急难愁盼”的堵点难点问题,深入开展调查研究,精准“把脉”、高效“开方”,助力企业利用科技创新来解决安全生产的瓶颈问题。坚持要素跟着企业需求走,进一步深化重点项目嵌入式服务,主动上门找需求、送服务。聚焦应急救援能力建设,当好万家灯火“守护者”。强化值班值守和信息报告,对突发事件早发现、早处置,做到守土有责、守土尽责,以各条战线广大党员干部的负重前行,护佑新区人民群众生活祥和安宁。
区行政审批服务局将认真贯彻落实全区党建引领高水平安全高质量发展工作会议精神,紧盯高质量发展目标,全力打造高效、便捷的政务环境。聚力打造高效审批流程,加快实施工业类工程建设项目全生命周期数字化管理,推行“开工一件事”七合一集成办理,以及社会投资类房建项目“拿地即开工3.0”等制度改革。通过数字化手段,简化审批流程,缩短项目落地时间,确保项目早落地、早投产、早见效,为区域经济发展注入强劲动力;为市场主体提供个性化、精准化的服务,深化“商务秘书托管”、住所权属备案等新区样板,持续优化市场主体准入条件,降低创业门槛,激发市场活力,促进经济繁荣发展;不断优化政务服务,推进政务服务智能导服等创新举措,设立“优化营商环境观察员”,根据企业和群众的意见建议持续改进工作,进一步增强企业和群众的获得感和满意度;发挥全国诚信建设名片作用,进一步优化保证金减免机制,持续减轻企业负担;健全完善交易“天眼”系统,确保交易公开、透明;深化“评定分离”改革,打破行业壁垒,营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