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假期,三沙路综合管廊项目完成沟槽开挖700米,主体施工320米
“城市智能生命线”加速延伸

建筑工人春节假期坚守岗位,抢工期、保进度。□殷世界 摄
□本报记者 李宛遥
本报通讯员 殷世界
吊车挥舞巨臂、焊接机加速运转、工人们紧张有序忙碌……春节假期,三沙路综合管廊项目建设现场呈现出一派热火朝天的施工景象,地下沟槽开挖、主体施工、冠梁支撑破除等各项任务正如火如荼地进行。
地下综合管廊,是在城市地下开辟出一条隧道空间,将原本零散的电力、通信、广播电视、给水、排水、热力、燃气等市政管线集中管理,提升城市基础设施的效率和可靠性。
三沙路综合管廊项目是青岛首个兼顾国防、人防、供水、能源、电力、通信等多功能于一体的“城市智能生命线”综合管廊,也是国家融合创新重点示范任务项目、国家级人防试点项目和青岛市城市更新建设重点攻坚项目。
该项目施工围绕三沙路主干道展开,北起滨海大道,南至宅科路南附近,总长约7220米,分为两个标段。一标段主要建设内容为电力隧道、海崖路支廊等,二标段主要建设内容为管线迁改工程、绿化迁移恢复工程、综合管廊工程。
“为确保建设进度,部分建筑工人春节假期坚守岗位,抢工期、保进度,向下一个建设节点奋力冲刺。”项目经理孙立华介绍说,项目制定了春节期间值守工作方案,加强节日安全教育和管理,在保证质量和安全的前提下,加快推进项目建设,“抢抓施工黄金期,合理安排工作时间,春节假日期间取得了显著成果,完成沟槽开挖700米,主体施工320米,土方回填、冠梁支撑破除、场地平整300米。”
三沙路作为古镇口核心区的关键交通动脉,承载着区域内众多高等教育机构和企业的日常运营。为确保施工顺利进行,融发集团精心组建了一支专业的工作团队,负责项目的全面规划和协调推进。团队成员通过科学规划,确立了清晰的时间节点,并制定了一份详细的任务执行清单,以确保每一项工作都能按时按质完成。
在施工过程中,融发集团工作团队对现有的市政管线进行了梳理,确保管线有序迁移和安置。同时,团队采取规范的操作流程,对苗木进行了合理的迁移和安置,最大限度地减少了施工对周边区域的影响。
“我们的最终目标是构建一个布局合理、管理集中、环节有机衔接、功能齐全的‘干-支-缆’综合管廊体系。这一体系将为古镇口核心区提供全天候的基础设施供应,包括供水、能源、电力和通信等,确保区域正常运行和发展。”孙立华介绍说,在施工过程中,为解决硬岩地层钻孔困难这一难题,融发集团与参建单位共同制定了潜孔钻机组合旋挖钻机的钻孔方案,发挥了其在硬、脆、碎基岩地层施工的优势,达到了中硬岩层快速施工的目的。
“在保证安全、质量、进度等基本要求的前提下,我们根据现场实际情况,采用静态爆破与动态爆破结合的方式,最大限度地减少对周边环境的影响,实现节能、节地、节水、节材和环境保护。”孙立华告诉记者,当前项目按照节点稳步推进,已完成总工程量的45%。其中,围护钻孔灌注桩完成96%、冠梁完成95%、主体完成31%。
推进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建设是加快补齐地下基础设施短板的重要内容,不仅可以让城市“面子”更美,也能让城市“里子”更完善。
“新的一年,我们将扛牢国企担当,在城市更新和城市建设方面持续发力,高效推进项目建设,力争把该项目打造成青岛市地下管廊工程的样板工程,发挥其节约城市用地、美化城市环境、提升城市品质、保障城市安全的作用,更好地服务和融入融合创新国家战略。”融发集团工程管理部部长陈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