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版] [下一版]
文章内容

神兽归笼,“安心”攻略请查收

专家支招帮助学生远离“开学综合征”

  □本报记者 龚鹏
  
  近日,西海岸新区中小学和部分幼儿园相继开学,学生们告别快乐的寒假,再次重返校园,开启新学期的学习生活。由于假期长时间处于较为松弛的生活状态,加上初春天气多变,时寒时暖,使得开学后一至两周,部分学生不适应学校生活环境和节奏,面临心理焦虑和身体不适的双重考验。为帮助学生远离“开学综合征”,记者走访新区卫健系统多位专家,为大家找到一份开学季心理调适及疾病防范指南。

  心理调适>>给予积极心理暗示,制定计划渐进实现

  心理调适方面,区第六人民医院心理服务专班负责人、国家三级心理咨询师、心理治疗师毕帅认为,热闹的春节氛围容易让学生产生放松懈怠心理,而开学后他们则面临一定的学习压力。因此,学生需要一段时间启动与唤醒专注的学习状态。如果这期间出现难过、烦躁等情绪,属于正常现象。
  毕帅表示,过渡时期,学生可以积极暗示自己“开学后又能和伙伴们一起学习、交流了”;或者转移注意力,列出开学后一至两周需完成的事情,并按计划一件件完成;也可到室外运动,助力情绪调整和心理重建。另外,毕帅建议学生们循序渐进地调整,逐步不熬夜、不赖床,每天进行至少半小时的体育锻炼,慢慢适应学校的作息时间。
  不仅如此,提前制定学习计划,有助于学生有条不紊地应对新学期挑战。毕帅建议,学生们可以抽出一段时间,从学业、课余活动、兴趣爱好等方面立一个新学期总目标,再把总目标拆解细化成每个阶段的小目标和具体计划,这样有助于化解压力,促进目标逐步实现。
  对于家长,毕帅认为面对孩子可能出现的“开学综合征”,家长需要予以及时关注,以乐观的态度、正确的方法、鼓励的话语,正面引导孩子收心,让孩子对新学期充满期待和信心。开学前,家长要严格控制孩子使用电子产品的时间和频率,按孩子所在学校的作息时间引导他们调整生物钟,包括早睡早起、按时午睡等,以适应开学后的“时差”变化。
  另外,家长可以选择孩子感兴趣的话题与其交流,多给予积极的心理暗示,比如开学后学校有很多可以玩耍的同学,可以得到老师的表扬等,让孩子对学校有所憧憬。此外,跟孩子打球、跑步等也是有效的感情交流方式。通过一起运动,家长可以多了解孩子内心的想法,进而“对症下药”。

  疾病防范>>保持良好卫生习惯,增加户外锻炼时间

  疾病防范方面,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传染病防制科科长朱科提醒,春季是呼吸道传染病的高发季节,家长和学生要警惕流感等呼吸道传染病。
  朱科表示,由于冬春交替季节天气多变,时暖时寒,人体免疫力相对低下,病菌、病毒等致病微生物容易趁机侵袭人体,引起流感、流腮等呼吸道传染病。同时,随着气温转暖,手足口病等传染病也逐渐“抬头”。对此,家长要随时留意学生健康状况,定时定期给学生接种疫苗。同时,叮嘱学生加强个人卫生与防护,保持良好卫生习惯,勤洗手、勤换衣、注意口腔卫生,生活用品如毛巾、餐具等应定期消毒。出行时注意佩戴口罩,尽量减少到人群密集场所。
  学生们还要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做到生活有规律、睡眠充足、饮食均衡,并及时根据天气变化增减衣物。同时,加强锻炼,增加户外活动时间,提高自身免疫力;室内常通风,保持室内清洁,必要时可消毒。
  朱科提醒,若学生患上传染病,应在家隔离,家长不要害怕耽误课程而隐瞒病情,要遵从学校传染病休复学管理制度,也不要带孩子去人多的地方,以免感染他人。学校应加强疫情监测,坚持晨检制度和因病缺课登记追踪制度,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诊断、早隔离、早治疗。教室、宿舍应每天定时通风换气,保持空气流通与清新,改善室内空气质量。同时,还需加强教室、宿舍、厕所、校园环境、食堂环境、餐具的消毒工作。
更多 往期报纸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青岛西海岸报》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