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版] [下一版]
文章内容

灵山卫街道打好“组合拳”,提升基层治理效能

同频共振,活力卫城有温度

  □本报记者 祁璟
  本报通讯员 付鑫
  
  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近年来,灵山卫街道坚持党建统领,围绕“民生民意、活力卫城”主题思路,扎实推进基层网格化治理,做深做实民生诉求工作和协同队伍建设,高质量办好民生实事,不断提高基层治理能力和水平,提升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满意度。
  高质高效
  解决民生诉求
  “民生诉求工作一直以来都是灵山卫街道定期研究调度的一项重点工作。街道以‘事要解决、群众满意’为目标,坚持问题导向,树立有解思维,创新‘快速响应、研判分析、培训赋能’三项工作机制,更好地解决民生问题,做好民生服务,办好民生实事。”灵山卫街道党工委副书记、政法委员丁长波说道。
  据悉,灵山卫街道各承办部门严格落实“马上就办、一次办好”两项原则,多措并举化解矛盾纠纷;每日梳理民生诉求日报、每周出台周报,定期进行月度、季度、年度数据分析;开展“赋能强基”“多轮培训+以干带训”等多样化培训。
  据统计,2023年,灵山卫街道累计召开调度专题会议60余次,提报群诉预警26次,开展集中业务培训12次,组织以干带训2轮,总计约240余人次参训。
  入网进格
  提升治理效能
  灵山卫街道不断优化《社会治理专职网格员管理考核实施细则》,出台了《社会治理中心专职网格员2023年度考核方案》,实施“街道-社区-网格-微网格”四级网格化治理架构,压实微网格长责任,将职责清单化、任务标准化、考核量化。目前全街道共划分为80个网格520个微网格,制定各类各级别网格职责,人员一体化入网进格,吸纳优秀物业管家、业主委员会成员、楼栋长、党员等进入微网格队伍。
  “街道完善微网格运行和治理评价体系,规范网格化治理运行体制,以提升网格化治理工作效能,更好地做好面向群众点对点的网格治理工作。”灵山卫街道社会治理办公室主任薛静向记者介绍道,通过开展一支微治理队伍、一套民情档案、一份网格联络表、一个网格公示牌、一套运行机制的“五个一工程”建设,灵山卫街道已成功打造7个“微网格”示范样板。
  汇聚合力
  做好民生服务
  “街道通过打造‘卫民哨’基层治理工作品牌,推动基层治理重心下移、触角前置;发布‘卫有我’志愿服务者招募令,汇聚辖区居民及社会各方志愿力量,推动全域治理同频共振。”灵山卫街道相关负责人逄志建介绍道。
  据悉,灵山卫街道共设8个哨点,就近服务1000余家市场主体,推动群众投诉量下降28%,满意度提升25%;组建起520余人的志愿服务队、30余支居民自治队伍,认领环境卫生督导岗、交通出行劝导岗等10类岗位,提供暖心服务800余次;发动20余家市场主体组成公益联盟,通过资金赞助、商户评选、志愿积分兑换、星级评价等激励措施,不断提升群众参与基层治理热情。
更多 往期报纸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青岛西海岸报》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