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版] [下一版]
文章内容

发展特色产业,蹚出增收新路

王台街道岛耳河新村立足资源优势,做大做优特色产业


  岛耳河新村依托自然资源优势,大力发展水产养殖。
  □本报记者 周莹
  
  王台街道岛耳河新村毗邻胶州湾,辖魏家岛耳河、张家岛耳河、庄家岛耳河、王家岛耳河4个自然村。近年来,该村把发展特色产业作为推进乡村振兴的有力抓手,充分利用本地资源,做强做优特色农产品,推动特色优势产业加速发展,有效带动农户增收致富。2023年,岛耳河新村荣获山东省乡村振兴示范村荣誉称号。

  坚持党建引领>>建强乡村振兴“主心骨”

  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岛耳河新村党委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团结带领“两委”成员,秉承“只要想干事,就没有干不成的事;只要用心干,就没有干不好的事”的决心,将党组织的政治引领、合作社的抱团发展、群众的大力支持有效融合,不断探索村集体经济发展新模式。
  在乡村振兴工作队的帮助下,岛耳河新村先后成立了“青岛岛耳河水产品合作社”“五河头种植合作社”等专业合作社,通过合作社流转土地、村民土地入股的方式,将松散、零碎的种植、水产养殖业纳入合作社管理,带动集体和村民共同增收,激活村集体发展内生动力。2023年,村集体实现增收600余万元,村民实现增收40余万元。

  坚持特色领跑>>提高农业产品“附加值”

  一径秋风起,蟹香满苇塘。从2020年起,每年秋天,岛耳河新村都会举行螃蟹节,养殖户们现场拉网捕蟹,享受丰收的喜悦。近两年,岛耳河螃蟹知名度越来越高,这不仅得益于当地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优势,更得益于农产品品牌化建设所带来的附加值。
  为进一步提高农产品知名度,延伸产业链条,拓宽销售渠道,岛耳河新村充分借助合作社平台优势,着力推动农产品品牌化建设。其中,魏家岛耳河已注册“岛耳河”商标,王家岛耳河已注册“五河头”商标,将农产品统一品牌和包装,实现由“卖产品”向“树品牌”转变,并通过抖音、微信等平台将岛耳河产品推向全国市场。截至目前,岛耳河新村已成功举办四届螃蟹节,拥有富硒大米、盐碱地西瓜、虾仔酱、烤虾、对虾、梭子蟹、“名媛”米酒等特色农产品10余个。2022年7月5日,“岛耳河虾仔酱”入选新区第六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并登上央视《探索·发现》栏目。2023年4月,岛耳河新村成立全区首家水稻协会,农业品牌化建设正在迈向新的阶段。

  坚持科技赋能>>构筑产业发展“新优势”

  农业的出路在现代化,农业现代化的关键在科技创新。
  由于岛耳河新村部分土地位于入海口,受海水倒灌影响,土地盐碱化,不适合普通农作物生长。为充分利用这部分盐碱地,变劣势为优势,岛耳河新村主动与山东省农业科学院、山东省海洋科学研究院对接,创新引入盐碱地水稻,并大力发展“稻蟹共养”生态农业以及“两合水”环境的梭子蟹和基围虾养殖产业。截至目前,4个品种共计5亩盐碱地水稻试种成功;“稻蟹共养”项目扩种至近300亩,每年每亩可产出优质大米800斤、稻花蟹150斤;梭子蟹和基围虾每年可为村集体增收10%至20%,“虾兵蟹将”成为了乡村振兴的支柱产业。
  此外,王家岛耳河引进了“金六福-1号”“冰糖麒麟”等盐碱地西瓜品种,种植面积达50亩,亩产近万斤;张家岛耳河建设180个共计200亩高温大棚,引进H5、J1品种蓝莓,产量和效益大幅增长,年收入预计1000万元。2023年,王台街道还为岛耳河新村引进了“渔光互补项目”,该项目占地1300余亩,在上方光伏阵列发电的同时,阵列下方因地制宜开展农业水产养殖,可以集约高效利用土地,能够显著提升农业附加值,具有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助力村集体年增收26万元、村民每亩土地年增收1300多元,实现“生态美”与“百姓富”双赢。
  下一步,岛耳河新村将继续以产业兴旺、强村富民为目标,逐步发展壮大乡村旅游、生态养殖、精品水果等特色优势产业,拓宽群众增收致富渠道,助推乡村产业振兴。
更多 往期报纸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青岛西海岸报》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