匠心“船”承千百年
——“琅琊木船”老手艺人的坚守与期待

1艌船是造船的重要一步,需要顺着板缝将麻绳等打进去。
2王暖叶正在组装骨架。
3王暖叶正在找补缺桐油泥的地方。
4制作完成的木船。

琅琊镇渔业资源丰富,木质渔船制作技艺更是首屈一指。
□本报记者 徐丽
琅琊镇位于西海岸新区西南沿海,背依青山,前临古港,东南面均濒黄海,自古以来渔业资源丰富。在这里,使用木质渔船出海捕鱼历史悠久,木质渔船制作技艺更是首屈一指。镇域内“秦代潮湾古造船遗址”“老湾子古造船遗址”等见证着造船技艺的历史变迁。
3月15日,记者走进琅琊镇青岛琦飞船舶修造有限公司,感受古老造船技艺的独特魅力。
近海捕捞少不了木质船
渔获搬卸上岸、叫卖声此起彼伏……3月15日早上,琅琊渔港一派繁忙景象,码头上停满了大大小小的渔船。记者发现,除了大量钢制渔船外,木质渔船也不鲜见。
“这还算多啊,到了休渔期,码头上这种木质船更多。”正在船边干活的村民肖圣金告诉记者,他从16岁起便跟着父亲出海捕鱼,22年的捕鱼生涯里用的一直是这种木质船。“现在渔民经济条件好了,很多人换了大马力的渔船去远洋捕捞,但是木质船轻快便捷,成本又低,在近海捕捞再适合不过了。”肖圣金表示。
100多道工序造出放心船
在琅琊古船第四代传承人王暖叶的带领下,记者来到了青岛琦飞船舶修造有限公司,这里便是他造船的地方。刚走进院内,记者便听到“叮叮当当”的声音,此时船厂里4名老工匠正各司其职制作木船。大拉锯、小手锯、刨、锛、凿子……造船工具共有26种,王暖叶向记者一一介绍起来。
据王暖叶介绍,木船制作总共分为9个步骤、100多道工序。其中,主要的步骤有定盘、艌船、刷桐油等,定盘是先用选好的木料将木船的骨架钉好,再层层铺上木板钉好;艌船是使用扁铲、铁锤等工具将油泥、麻绳顺着板缝用力打进去。重新检查所有部件是造船的最后一步,看似简单却极为关键,是保证船体质量的一项至关重要的工作,检查合格后就可以安装机器准备下海了。
木船骨架选料考究
看着眼前已经初步成型的木质小船,记者不禁疑问,这样的木船是否能够经受住大海的考验?对此,老船工们倒是很有自信,“这艘船做好了,跑个30年以上没有问题。”王暖叶自信地说道。
而王暖叶自信的源泉就在于木船选料考究,一条木船绝不是只用一种木材就能制成,从骨架到船皮,一条船需要多种木材。其中,木船骨架选料最为关键,必须使用结实的硬杂木,如槐木、松木等,且木材必须要平直、圆滑、干燥没有虫蛀,否则骨架极易变形。“做船和做人一样,整天想邪门歪道那做不好人,对我们造船来说也是一样,没有好的材料想做出好船是不可能的,这都是祖先们千百年积累的经验。”王暖叶告诉记者,如果在选料上投机取巧,船只必然承受不住风浪的冲击,付出船毁人亡的代价,因此在选料上是绝对不敢动歪脑筋的。
让老手艺焕发新生
“我一定要把这个手艺传下去,让后代知道怎么造船。”谈起传承木船制造技艺,王暖叶信心满满。王暖叶告诉记者,去年起他开始制作木船模型,把一二十米长的渔船缩小到十分之一,工艺和真船一样,很多年轻人非常感兴趣,凝结千百年历史、铭刻在无数工匠记忆中的木船,正以新的形态传承下去。
为传承技艺,琅琊镇开设“非遗木船课堂”,以实物加展板形式系统介绍木质渔船的历史发展、制作技艺以及艺术特点,从船型设计、选料、制作工艺到外观涂装,都是100%复刻船体结构,让群众对木质古船有更直观的了解。
近年来,琅琊镇深入挖掘镇域非物质文化遗产,对于具有琅琊特色的技艺、产品、活动进行非遗保护和申报。目前,琅琊镇共有琅琊竹编、玉筋鱼、琅琊粉条、琅琊祭海等非物质文化遗产产品和项目6项。此外,琅琊镇还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成立非遗工作室,集中展示非物质文化遗产实物和非遗文化资料,定期开展非遗文化宣传活动和“非遗传承与创新”主题沙龙活动,进一步增强群众对非遗文化的认知度、认同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