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注智慧城市建设与智慧生活服务,打通城市精细治理、社区精准服务“最后一百米”,打造全国一流智慧城市综合服务商,文达通股份——
做智慧城市的“摆渡者”
□本报记者 谭宁
走进青岛文达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文达通股份”)数字城市展馆,迎面而来的LED大屏上,物业数据、民生数据、安全数据、治理信息等模块信息有序排列,这就是“智慧社区数字大脑平台”。文达通股份研发总监徐亮用鼠标点选一处地点,社区、道路、车辆等实时信息立刻呈现在记者眼前。
2014年,文达通股份在新三板挂牌,逐步由指纹锁领域的硬件设备研发生产集成商,转型成为以人工智能技术产业为支撑的智慧城市综合服务商,被评为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其“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创新做法”入编商务部《城市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典型案例集》。
抢抓机遇
锚定转型发展新赛道
文达通股份成立于2001年,长期专注于指纹识别、手掌静脉识别等技术研究,开发了指纹锁、指纹门禁、手掌静脉梯控、楼宇对讲设备等智能化产品。
然而,随着互联网行业的冲击,传统制造业的利润被压缩得越来越低。为顺应市场变化,文达通股份决心转型。
转型迫在眉睫,可是路在何方?“我们的每件产品都是和社区住户息息相关,为何不将它们通过网络连接起来,打造一个智慧化的‘人文数智社区’?”徐亮介绍,2014年,在国家提倡智慧社区建设的大背景下,文达通股份积极推进数字化转型,在智慧社区行业探索前行。
2021年,适逢西海岸新区推广“智慧安防”进社区,文达通股份果断出手,决定抓住这次机遇。
以往的文达通股份专精于电路板一类硬件技术的开发,研发团队所使用的计算机语言停留在基础应用阶段,满足不了“智慧安防社区”项目需求。为此,文达通股份快速组建研发团队,自主研发视频图像分析、联邦智能视频结构化分析等新技术。
以视频图像为例,过去碰到光线不好、角度不对的时候,人脸识别很容易失败,直接影响了居民的体验感。文达通股份的研发团队针对不同天气、光线、角度下的人脸识别场景进行反复试验,发现光线是最主要影响因素。
“当强光照射时,计算机得到的人脸数据只能显示一片白色光点。”徐亮告诉记者,“为解决这一问题,我们引用强光抑制算法,用于抑制强光点直接照射造成的光晕偏大现象,并对强光点附近区域进行补偿,以改善在强光环境下的图像质量。”
有了这一算法的加持,大大提高了人脸识别在不同环境下的成功率。基于此,文达通股份顺利搭建起“小区出入口、公共区域、单元口、电梯轿厢、业主门”人脸识别门禁系统“五道防线”,建立了“动态信息全采集、安全状态全检测、数据汇聚全共享”于一体的“智慧安防社区”系统。
除此之外,该系统还打破了社区基础信息孤岛,实现了各类数据的互联互通,使风险预警由人力密集型向智能集约型转变,大大提升了社会治理效率。
最终,文达通股份研发的“智慧安防社区”系统在众多竞争者中脱颖而出,一举斩获山东智慧公安联合创新优秀奖,相关技术成果荣获山东省科学技术奖二等奖。“这个项目称得上青岛市乃至全省的标杆。”徐亮骄傲地说道。
业态融合
创出智慧社区新路径
有了“智慧安防”的成功经验,文达通股份技术研发主管孙超提出了新思路:社区需要的不仅是“安全”,更需要让居民感受生活服务的便捷与智能。
由此,孙超带领研发小组成员迅速设计出“城市攻略”小程序1.0版,并向小区居民推广使用。
“小区门口就能买菜,为啥还得用手机?不够麻烦的!”“我们手机都整不明白,哪会用你这个什么小程序!”……满怀信心的孙超碰了一鼻子灰。如何提高小区居民对小程序的接受度,成为摆在孙超面前的首要考验。
为此,文达通股份专门组建居民意见收集团队,邀请居民参与小程序的后续更新设计。针对大家提出的线上、线下无法衔接的问题,最终创新引入“大物管”新型服务模式,把社区新零售、家政服务、社区金融、社区养老、社区食堂等20多种综合业态按需导入,构建现实和虚拟世界的数字经济体系,通过线上和线下协同运营,聚焦百姓需求,提供便捷、实用、舒心的社区服务。
“下班前我用小程序下好单,小区超市接单后提前把东西打包好,下班后直接去超市拎上就走,能比以前早到家10多分钟。”名嘉汇小区居民张芳对新改版的“城市攻略”小程序赞不绝口。
然而,将这么多业态融合在一起谈何容易。“过去,政务、车辆、零售等业态都有独立的系统平台,每个平台又有不同的编程语言,这为融合一体带来了极大限制,如果重新编写,又会浪费大量人力和时间。”孙超回忆道,“我们通过GPT大模型生成代码的同时,自主研发相关低代码平台,运用AIGC自动生成技术,自动生成可以融合的代码,打破了不同平台代码无法融合的壁垒,顺利实现20多种业态快速搭建。”
如今,“城市攻略”小程序逐步融合了社区政务、智慧物业、智慧农业、健康医养、社区新零售、社区餐饮、汽车服务等业态,打造全时在线的社区数字管家,实现物业管理体系的数字化转型,形成线上线下相结合的“一刻钟便民生活圈”智慧社区全生态服务体系。
“目前,我们的‘智慧社区’系统已在新区205个社区、1453个小区应用。”孙超介绍道。
创新突破
开辟城市治理新模式
社区是城市的细胞,为打造好每一个细胞,文达通股份开始拓展智慧城市领域。
“最先找上我们的是区城管局,他们想在城市管理上做得更智能、更精准一些。”徐亮坦言,智慧城市和智慧社区虽然本质相似,但是其复杂程度却不是一个量级,这对文达通股份来说又是一次全新考验。
比如,城市管理中常见的古力盖问题,按以往经验来说,直到发生事故或者人工巡查,才能发现并处理。针对这一问题,文达通股份起初凭借社区管理的经验,通过简易视频结构化分析技术试图主动发现、甄别城市中存在的古力盖损坏问题,但以城市为单位的古力盖数据量过于庞大,仍无法做到及时发现并处置。
对此,文达通股份技术研发团队引入三维可视化卫星遥感等新技术手段,精准甄别城市角落的古力盖,并通过物联网智能硬件升级,对其状况实时上传并协同城管处置。
经过不断创新突破,文达通股份自主研发出的智慧城市大数据服务平台,覆盖了用水、用电、环卫等众多城市管理领域,构建起感知、分析、决策、指挥、监察五位一体的智慧城市新模式,实现城市管理与社会治理深度融合。
文达通股份智慧城市业务也已在胶州、潍坊、淄博、滨州等多地开展试点。然而许多地区对于数据安全却存在顾虑,成为开拓市场的新难题。
“对于数据风险问题,我们通过联邦学习,模拟应用场景采集平行数据来规避。简而言之,就是无需打包其他地区的数据,只需要通过收集同类型的数据在我们的系统上进行模拟,根据模拟结果,远程为客户提供精准的系统服务。”徐亮解释说。
当前,文达通股份已经建立了由博士、硕士和行业资深专家组成的研发骨干团队,拥有山东省企业技术中心、山东省大数据产业创新中心、青岛市联邦智能可信数据分析技术重点实验室等科创平台。经过近年来的探索实践,文达通股份已形成以社区为核心,物业为抓手,ToG端智慧城市大数据平台、ToB端智慧物业管理平台、ToC端城市攻略运营平台三大技术平台为支撑,智慧科技、智慧物业、智慧生活“社区铁三角”协同联动为保障的“1+3+3”智慧产业生态建设运营模式,打通了城市精细治理、社区精准服务的“最后一百米”。
“未来,文达通股份将立足社区,继续以‘科技构筑智慧城市、服务缔造美好生活’为使命,以智慧赋能时代,用科技普惠民生,打出一套‘科技+物业+生活’的组合拳,力争打造成为全国一流的智慧城市综合服务商。”文达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管洪清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