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版] [下一版]
文章内容

王台街道扎实推进农村公益事业财政奖补项目建设,改善群众生产生活条件

旧貌换新颜,村民得实惠


  王台街道铺展和美乡村新画卷。
  □本报记者 周莹
  
  “如今,路修好了,来村里的人多了,西瓜、螃蟹不愁卖了。”“村里有了路灯,晚上串门遛弯也不担心安全问题了。”……行走在王台街道王家岛耳河村,随处可以感受到农村公益事业财政奖补项目建设给群众生活带来的变化。近年来,王台街道积极发挥农村公益事业财政奖补项目作用,扎实推进项目建设,打通农村公益事业建设“最后一公里”,极大改善了乡村基础设施和群众生产生活条件,带动农村产业发展和农民增收,为乡村全面振兴注入新活力。
  自财政奖补项目实施以来,王台街道严格把控各村项目建设,从村集体决策立项到设计、招投标,从巡查工程质量到完成资金拨付,均按照程序严格落实。通过组织召开培训会、座谈会、党员群众大会等,广泛宣传国家财政奖补政策,使基层干部群众了解和熟悉农村公益事业财政奖补项目工作原则、标准、范围、对象、工作程序等相关政策,充分调动群众理解、支持、参与农村公益事业建设的积极性。
  过去的王家岛耳河村,一遇到雨天,村内排水沟就会堵塞冒溢,严重影响村容村貌和村民出行。2023年,王台街道积极与财政部门沟通协调,申请财政奖补资金,修整、新建排水沟、道路、路灯、围栏等基础设施,不仅提高了村庄整体环境,还为五河头特色产业园、魏家岛耳河虾蟹养殖产业园提供了配套设施,带来了良好的辐射效益,获得村民一致好评。如今,村里的排水沟铺设上了平坦的盖板,房前屋后的卫生死角变成了整洁宽阔的水泥地,这成为农村公益事业建设的缩影。
  与此同时,区财政局相关负责人、王台街道主要负责人多次前往各村庄实地调研,详细了解村情民意,重点选择群众关心支持的项目作为典型,结合实际情况,通过农村公益事业财政奖补项目,采取民主、公开的决策程序,分两批对小屯、山赵、西灰等12个自然村进行农村基础设施财政投入,使村庄的出行条件、环境面貌得到改观,村民切实享受到了财政奖补带来的实惠。此外,王台街道还定期组织干部、群众代表现场学习财政奖补项目相关政策,对改造完成的村庄进行观摩学习。
  据了解,2023年,王台街道共投资521.07万元开展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其中财政奖补资金507万元。投资132万元建设“宜居宜业美丽乡村示范项目”1项,投资389.07万元建设“农村公益事业财政奖补项目”12项,共计完成道路修缮35000余平方米,沟渠整修近1800平方米,受益人口达7600余人。
  下一步,王台街道将继续以群众需求最迫切、反映最强烈、受益最直接的农村公益事业项目作为切入点,充分发挥财政奖补优势,建设和美乡村,推动乡村振兴,切实促进农村公益事业健康发展。
更多 往期报纸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青岛西海岸报》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