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冒”久治不愈?警惕肺结核
医生提醒:肺结核与感冒症状相似,咳嗽、咳痰两周以上要及时就诊

逄海波正在为病人看诊。□记者 龚鹏 摄
□本报记者 龚鹏
2024年3月24日是第29个“世界防治结核病日”。今年主题是“你我共同努力 终结结核流行”。
作为一种常见的结核病,肺结核具有传染性,其主要症状是咳嗽咳痰,痰液中带血,同时伴有胸闷胸痛、午后低热、乏力等症状。眼下正值冬春交替时节,容易引发上呼吸道感染导致感冒。区结核病防治所专家提醒,肺结核与感冒症状相似,如误以为是感冒,可能会错过最佳治疗时机。
严重危害身体健康
还可能传染他人
“你的情况不能再继续抽烟了!赶紧戒烟,酒也尽量别喝……”日前,记者来到区结核病防治所就诊区采访时看到,医务科主任逄海波正严肃又耐心地叮嘱一位肺结核患者。此时,记者的目光被这位身材瘦削的中年男人吸引,虽已过春分,但这位患者在室内仍穿着厚实的羽绒服,脸蜡黄消瘦,走起路来后背微微佝偻着。
“比现在还瘦。”逄海波清晰地记得这位患者来首诊时的样子,“肺结核患者一般营养较差,身形消瘦,免疫力较低。”望着患者远去的背影,逄海波感慨地告诉记者。
“肺结核又称‘痨病’,是由结核杆菌侵入人体后引起的一种具有传染性的慢性消耗性疾病,是严重危害人们身体健康的重大传染病之一。”逄海波为记者介绍,肺结核如不及时治疗,肺部病变会不断扩大,从而影响患者的健康、工作和生活,严重时会危及生命,同时还极有可能传染他人。
出现症状及时就诊
早发现至关重要
据了解,肺结核最常见的症状是咳嗽、咳痰。“如果这些症状持续两周以上,就应该高度怀疑得了肺结核,须立即就诊,不得耽搁。”逄海波提醒,此外肺结核还会伴有痰中带血、低烧、夜间盗汗、午后发热、胸痛、疲乏无力、体重减轻、呼吸困难等症状。
从“十痨九死”到“十痨九愈”,目前我国“结防”事业已取得显著成效。但另一方面,在尚无完美预防手段的前提下,“白色瘟疫”仍未消弭,我国每年仍有新发病例,其中老年群体和青少年群体的报告发病率较高,值得关注。
为什么如今生活条件大幅提升,也有了治疗药物,还会有人患上肺结核呢?
逄海波介绍,主要原因有三个:首先,肺结核通过飞沫传播,这种传播方式简单而隐蔽。一旦有人患病未及时诊断治疗,很容易传染他人。其次,老年人等免疫力低下的人群,糖尿病、恶性肿瘤、严重心肺疾病、艾滋病等慢性病患者,都是肺结核的高危人群,感染结核菌后容易发病。另外,肺结核治疗时间长,一个患者就是一个移动的传染源,给疾病防控带来很大困难。
“很多患者症状并不典型,甚至没有感觉任何不适。如果出现“典型”症状,通常病情已经到了比较严重的地步。”逄海波说,例如有的患者仅表现为咳嗽、发烧等,跟感冒的症状很相似,等到发现“感冒”久治不愈,拖了一两个月去医院进一步检查时才发现是肺结核,就已经延误了病情,导致治疗难度加大。因此,及早发现潜伏的病患,对防治肺结核至关重要。
接种疫苗戴好口罩
肺结核可防可控
肺结核传染性强,传播途径隐匿,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应如何防治呢?逄海波给出了建议。
逄海波认为,日常生活中,要注意避免与活动性肺结核患者密切接触,尤其要避免与这类患者在不通风的密闭环境下长时间共处。另外,与结核病患者接触时,应注意做好防护措施,如佩戴口罩等。若出现长期咳嗽、发烧和不明原因的体重减轻等症状,应及时就医。“及早治疗结核病有助于阻止疾病传播,增加患者康复几率。另外,在适龄阶段接种卡介苗、注意锻炼身体、均衡饮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等,可增强机体免疫力,降低感染几率。”逄海波解释。
要预防结核病,首先要控制传染源,阻断传播途径。逄海波提示,若家中有结核病患者或自身感染了结核病,应注意做好日常消毒,同时跟家人保持一定距离,分食、分床、分房起居,日常要戴口罩,不要大声说话,吐出的痰用纸巾包好,放进马桶里冲走。肺结核患者的痰还可以吐在容器内,最好是金属、搪瓷或陶瓷容器内,以便煮沸消毒。此外,肺结核患者居住的房间要经常通风,若有条件,可以采用室内空气消毒方法,即用紫外线灯室内照射,平均每平方米范围照射20分钟左右。“若患者已搬出房间,最好用1000mg/L有效氯或配置0.5%浓度的过氧乙酸消毒液用于地面、室内空气等喷洒消毒,同时要保持充足的日光照射。”逄海波说,结核病患者要尽量避免去公共场所,如果外出应佩戴口罩,做到不随地吐痰,咳嗽、打喷嚏时要掩住口鼻。
针对于患者,除了控制传染源减少传染风险,家属还要给予适度的关爱与信心。“家属这边要督促患者按时吃药,在为患者提供营养均衡膳食的同时,更要关爱患者,多与患者沟通,避免其胡思乱想。”逄海波提醒。
遵循医嘱严格用药
治愈率95%以上
肺结核如此恐怖,那么对于已经感染的患者,治愈的几率有多大呢?
“对于肺结核患者,我们一般采用一线抗结核药物进行治疗,疗程一般为6个月,包括2个月的强化期和4个月的巩固期,95%以上的患者可被治愈。”逄海波说,需要注意的是,过早停药或自行停药都存在风险,可能会导致结核病无法根除,并产生耐药性,导致患者治愈率降低、治疗费用提高。
因此,结核病治疗一定要遵从“早期、适量、联合、规律、全程”的原则,才能取得较好的治疗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