琅琊镇聚焦群众“急难愁盼”,切实提升小区物业服务水平
“红色物业”暖到百姓心窝里

东港头安置区小区新建的电动车充电棚让居民告别“充电难”。
□本报记者 徐丽
“我们小区绿化好、好停车、配套设施齐全,住在这里特别舒心。”说起自己所住的小区,琅琊镇天成华苑小区居民丁先生满脸笑容。走进该小区,干净整洁的环境、修剪整齐的绿植、合理规划的停车位,让人不禁眼前一亮。像这样的小区,在琅琊镇并不少见。
据了解,琅琊镇目前共有16个小区,居住着3000多户居民。因其中老旧小区居多,导致暖气供应不及时、楼道杂物堆积、电动车飞线充电等问题较为突出。“以前,给电动车充电可费劲了。”东港头安置区小区居民王先生指着自己的电动车说,“现在好了,物业为我们建设了电动车充电棚,解决了这个难题。另外,针对我们老年人不会用手机扫码充电的情况,物业还贴心地发放了感应卡,充电时只要用感应卡扫一下就可以了。”
去年以来,琅琊镇在新区工委组织部、新区物业管理服务中心的指导下,坚持党建引领,汇聚“红色业委会”“红色物业”力量,大力整治飞线充电、电动自行车违规上楼等安全隐患,并投资100余万元在全镇建设了34处充电棚、约1200个充电桩,为居民生命财产安全保驾护航。
“过去,小区环境不太好,有时会看到垃圾桶里的垃圾溢出来。”东港头安置区小区居民陈女士告诉记者,针对此情况,小区所属的将军台社区党委依托“1+4+N”议事协商平台,结合社区“双报到”工作,组织党员中心户、在职党员等开展卫生清理、规范车辆停放等志愿服务,使得小区环境得到极大改善。另外,社区还畅通居民诉求渠道,居民有问题既可以向业委会、物业反映,也可以通过“诉速办”小程序反映,物业工作人员在后台接收后,会第一时间针对诉求内容安排专人对接。“现在,不光小区环境变得整洁有序了,住户的心声和诉求也能及时得到回应。”东港头安置区小区居民王培华说。
“我们围绕群众关心的‘急难愁盼’问题广开言路,激发居民参与小区管理的积极性,并完善多元主体参与机制,切实提升物业服务水平和社区治理水平,不断增强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琅琊镇物业办主任王暖国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