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草莓撬动大产业 三十载育出甜日子
红石崖街道推动草莓产业提质升级 实现产业增值、旅游增色、农民增收

孙连有(右)和薛敬先查看草莓长势。

▲雷家店子草莓色泽鲜亮、细嫩多汁。
□文/图 本报记者 仪博文
提起红石崖街道雷家店子股份经济合作社,相信很多人的第一印象都是香甜可口的草莓。自1991年以来,雷家店子草莓至今已有34年的种植发展历史。如今,雷家店子草莓拥有妙香、甜宝、红玉、天使8号、章姬、香野等多个品种,它们凭借极佳的品质、香甜的口感,深受西海岸新区乃至青岛市广大消费者的欢迎。
为促进这一“甜蜜产业”高质量发展,近年来,雷家店子股份经济合作社采用“村委+基地+农户”的合作发展模式,积极引进试种新品种、推广草莓绿色生态种植、开展乡村采摘游,目前,经合社成员共栽种600余亩优质草莓,建设草莓大棚400余个,每年可实现收入1200余万元。
近日,记者来到雷家店子股份经济合作社,探寻“小草莓”变身“大产业”背后的发展密码。
绿色生态
积极试种新品种
雷家店子北临错水河、东临龙泉河,灌溉水源充足,地势平坦,土壤肥沃,非常适合草莓种植。
“草莓虽小,种植程序却一步都马虎不得。每年9月至10月,种植户翻耕土地,施用有机肥增加土壤肥力,机械起垄,栽植苗株。草莓生长过程中采用滴灌灌溉,蜜蜂授粉,不能使用任何农药,也不能用膨大剂和催熟剂,保证草莓绿色无公害。”雷家店子股份经济合作社党支部书记孙连有边说边带领记者走进一处草莓大棚,在大棚里,记者见到了草莓种植户薛敬先。
薛敬先从事草莓种植已经36年了,目前他承包了2个草莓大棚,种植面积近两亩,每一亩地每年能为他创收4万至6万元。“我种植的草莓品种主要有甜宝、香蕉、章姬、天使8号。目前,主要靠近郊游草莓采摘等方式盈利,现阶段大棚的草莓已经成熟,而且今年的挂果率比往年高,来这采摘的人相较往年也更多了。”薛敬先说。
在大棚一角,几簇白色的草莓像一串串白色的小铃铛一样挂在垄旁,十分显眼,这便是薛敬先新引进的品种——天使8号。“除了甜宝和妙香等适合本地土壤、水质种植的草莓外,我们这些年也在不断挑选新的草莓品种。像天使8号这类草莓,种植起来难度相对较大,但单价也会更高,所以在大面积种植之前,要先进行试种,看看到底适不适合种植与后续销售。”薛敬先说。
孙连有告诉记者,试种新苗时,种植户之间还会进行交流,共同分享新品种的种植经验。用他们的话来说,在草莓创新的路上,只有拧成“一股绳”,才能更有力量。
采摘旅游
高品质引来回头客
告别薛敬先,记者来到草莓种植户孙连金承包的大棚。大棚内,几位游客提着篮子,亲手采摘草莓,一派热闹景象。
“草莓的采摘季从春节后一直持续到4月底,这个棚里的草莓主要通过游客采摘的方式进行销售,40元随便吃,每逢假期过来采摘的人比较多。采摘园就在路边,游客不管是乘坐公交车还是自驾,都比较方便。”孙连金说,“来我这里采摘的人主要是新区本地市民和胶州市的游客,大家都说我们的草莓无公害、口感好,不少回头客还会带朋友来。”
“草莓的选苗是个讲究活,不同的商家售卖的草莓苗品质完全不同,只有先试种,才敢放心大胆地下订单。”孙连金说。雷家店子的草莓种植户们在村委的带领下采用“外购+自培”的方式选育草莓苗,经培育选种的草莓株成活率高、抗病虫害能力强,草莓果实颜色艳、硬度大、肉细腻、风味佳、耐储运。
“在草莓成长的过程中,还要疏苗、疏花,防止草莓长得太近,遮盖阳光,影响口感和大小。”孙连金表示,种植草莓的过程中,感染“白粉灰霉病”、连日降雨或高温天气、“红蜘蛛”等虫害都会严重影响草莓品质。因此,要每天关注天气和草莓生长情况,随时准备卷帘疏雨、沟渠排水、人工驱虫、放帘遮阳……
党建引领
拓宽村民增收渠道
为了提高品牌知名度,近年来,雷家店子充分运用线上平台,创立了“红莓先锋”草莓党建品牌和“雷家店子草莓直播间”,在助推雷家店子草莓打响名气的同时,进一步帮助村民拓宽增收渠道。
“下一步,我们将从大棚搭建、育苗栽秧、田间管理、技术培训等方面入手,不断激发种植户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借助‘采摘经济’优势,引导和支持村民大力发展特色种植业,持续推进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融合发展,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孙连有说。
“近年来,红石崖街道坚持党建引领,着力推动草莓产业向高品质和多样化升级,努力拉长产业链条,积极发展草莓采摘、农耕体验、乡村手工艺、乡村民宿等新兴业态,积极改造升级乡村农家乐等传统业态,精心打造‘可游、可览、可吃、可住、可参与’的美丽田园,有效实现产业增值、旅游增色、农民增收。”红石崖街道党工委书记刘超表示,下一步,红石崖街道将聚焦乡村产业升级、乡村建设更新、乡村共治共享等方面,有力有效推动乡村全面振兴,不断增强群众获得感和幸福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