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版] [下一版]
文章内容

失去双臂,练就口书作画;赛场竞技,两获全国铜牌;投身创业,迎接新的挑战……青岛黄海学院教师刘仕春——

“折翼天使”的硬核人生


  刘仕春正在进行口书作画。

  刘仕春的作品 (受访者供图)

  刘仕春与高级工艺美术师叶建明交流作品。

  虽然失去了双臂,但刘仕春始终乐观向上,不向命运屈服。 (本版照片除署名外均由本报记者龚鹏摄)
  □本报记者 龚鹏

  “当从窗户上看到自己的影子——一个失去双臂的少女,我还以为自己在做噩梦……”日前,青岛黄海学院教师刘仕春通过六场感人至深的报告会,为近3000名黄海学子讲述了她的励志故事。每场报告会结束前,她都会用坚毅且柔和的语气,向台下的学生们说出四个字——“人生由我”。
  命运,曾让刘仕春真切地感受到生命不能承受之重,可她却倔强地用不再完整的躯体,努力丈量生命的长度和心灵的宽度。口衔毛笔,她是一位女口书画家;换上运动服,她曾两度获得全国残运会跆拳道女子铜牌;投身创业大潮,她是“若菩花园”品牌的创始人,刘仕春砥砺前行,笑对风雨人生,演绎出生命的无限可能。
  4月11日,记者来到张家楼街道达尼画家村,见到了正在陶瓷上作画的刘仕春。此时她身穿一身素雅的旗袍,用嘴叼着笔,聚精会神地在瓷器上画着竹子。

  “失去手臂,一样能够实现自己的价值”

  “我最爱画的就是竹子,因为在我的家乡四川,家家户户都种满了翠竹,另外我也希望自己能像竹子一样,永远呈现出欣欣向荣、生生不息之势。”看见记者的到来,刘仕春抬头笑着为记者介绍自己的画作。
  生命是一本厚重的故事集,别人设计了封面、封底,但中间的故事需要由自己来写就。虽然命运扼住了刘仕春的双臂,但她却选择与命运抗衡,迎难而上把生命的强音奏响。“我永远也忘不了那一天。”刘仕春说,17岁那年的一天下午,她为了筹集学费外出打工,不料在途中意外触到了高压电线,双臂不幸受伤,最后只能选择截肢。失去双臂后,骨子里倔强的刘仕春并不打算向命运屈服。“当时觉得虽然失去了双臂,但是我还有生命,我的思维是健康的,除了一双手臂以外,我还拥有一切。我相信通过努力,一样能够实现自己的价值。”刘仕春用坚定的语气告诉记者。
  自此,刘仕春重新开始用一颗坚韧的心迎接生命赐予的所有挑战。从学习口书作画,到成功考上大学,看似简单的每一步,她都付出了超出常人百倍的努力。

  “人生不设限,人生无极限”

  1999年,刘仕春得以师从自贡市西部书画院副院长、四川省无臂画家胡林学习口书。自此寒冬酷暑十余年,她熬过了常人无法想象的艰难历程。
  当时的刘仕春每天都会苦练十几个小时的字画。“一开始牙齿咬不稳笔,毛笔总是晃来晃去,而且不停地流口水,字写得也很难看,让我又急又气。”刘仕春回忆道,后来功夫不负有心人,几个月后她终于临摹出像样的毛笔字,并开始写春联卖,贴补家用。
  在练习口书的同时,刘仕春还刻苦学习高中知识。终于,在失去双臂4年零9个月之后,刘仕春重新回到了高三课堂。“坐在教室里的那一刻,我百感交集,在经历这么多波折以后我仍然能捧起书,为我的梦想而努力。”谈到这里,刘仕春感慨地说。2005年,她参加高考,被青岛黄海学院经贸英语专业录取,实现了自己的大学梦,学校还为她免除了全部学费。
  毕业后,刘仕春又获得了中国石油大学(华东)本科学历,并自学考取了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最后,她回到青岛黄海学院,成为了学生心理素质研究中心的一名心理老师。“我之所以选择留在黄海学院做心理咨询老师,是为了用自己的经历激励学生,让更多的学生敞开心扉。现在我经常到其他地方讲课,用我的经历鼓舞更多的人,以此回报社会。”刘仕春告诉记者,如今,她早已结婚生子,拥有了幸福的家庭。
  “人生不设限,人生无极限。”这是刘仕春最想告诉黄海学子的一句话。30多岁时,刘仕春仍想挑战自我,她脱下口书的“旗袍”,披上跆拳道的“战袍”,两次以顽强的意志夺取全国残运会跆拳道季军,创造了西海岸新区残疾人运动的历史纪录。
  “我从不愿用‘成功’二字定义自己,我的身体残缺,但我的人生完整,世界以痛吻我,我偏要回报以歌。”刘仕春说。

  “残疾人也要为社会作出一份贡献”

  “无臂女教师”“无臂女书法家”“口书画家”……多年来,刘仕春用她的励志故事感染了许多人。如今,她更以“创业者”的身份,用实际行动再次证明了一个人的成功绝不会被身体的缺陷所限制。
  “当年由于高压电伤害,每到换季或是高温天气我的伤口就会出现瘙痒难忍,甚至流脓等情况。我的丈夫四处寻医,但一直没有找到很有效的治疗方法。”谈及创业的契机,刘仕春说,后来一次偶然的机会,她的丈夫找到了一个药方,熬制成药浴后每日让刘仕春泡上一两个小时,坚持一些时日后伤口创面有了明显的好转,并且也不会因为高温、换季等原因复发。后来,为了能够使用更加方便,刘仕春与丈夫在朋友的帮助下,将中药提炼出酵素,制作成了手工香皂。
  2020年3月,在区残联等单位的扶持和指导下,刘仕春创建了“若菩花园”品牌。创业初期,从产品的包装、制作到品牌logo设计、产品专利申请、推广宣传,刘仕春都亲力亲为。最终,他们的产品被越来越多的人认可,销量也不断攀升。
  此外,2016年,在区、街道两级残联和社会各界的支持下,刘仕春开办了尚秋书院。她希望以书院为载体教书育人,帮助更多的年轻人通过读书改变命运。尽管资金有限,刘仕春也会免除残障人士的所有学费,希望帮助更多的残疾人像她一样走出困境,找到可以发光发热的地方。
  谈到未来,刘仕春依然信心满满:“学校和社会各界给了我很多帮助与支持,我现在病痛的困扰解决了,生活水平也提高了,所以我想尽我所能去帮助更多的人,尤其像我一样的残疾人,也要为社会作出一份贡献。”
更多 往期报纸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青岛西海岸报》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