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版] [下一版]
文章内容

灵山卫街道人大工委积极探索依法行权、履职惠民新路径

践行为民初心,聚力实干担当

  □本报记者 祁璟 本报通讯员 殷娜

  近年来,灵山卫街道人大工委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充分发挥人大代表与群众联系密切的优势,积极探索依法行权、履职惠民新路径,从硬件标杆化、制度规范化、活动实效化“三化”入手,激发基层人大工作活力,推动全过程人民民主在基层落地生根。

  完善联络平台
  架起为民“连心桥”

  灵山卫街道人大工委充分发挥人大代表主体作用和桥梁纽带作用,深入推进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精准打造“人大代表就在您身边”服务品牌。通过规划布局1个街道人大代表之家、8个社区人大代表工作站、86个人大代表联系点,构建起选民与人大代表双联互动的工作格局。截至目前,灵山卫人大代表各级平台接待选民群众1265人次,收集意见建议530条,解答群众问题1080余件。
  为解决每年春季“用工荒”“就业难”问题,灵山卫街道人大工委推动常态化开展“春风行动”就业招聘会。今年,仅在九龙社区人大文化主题广场举办的一场招聘会上,就有53家企业设点、1500余人次参与。值得一提的是,该主题广场系全区首创,广场内创新设立集民意收集、法治宣传、休闲娱乐、便民服务于一体的公共服务设施,与“共享加油站”“乐享活动家”共同形成了“人大履职阵地综合体”。
  星光岛社区人大代表工作站在社区建立“星光医站”,发起“人大代表星光健康行”项目,累计开展义诊活动5场次,受益群众达1200余人次。

  推进制度建设
  点燃工作“强引擎”

  灵山卫街道人大工委立足实际,加强人大工作顶层设计,修订《灵山卫街道人大工作委员会工作规则》,进一步增强街道人大工作动力。同时,加强人大代表履职管理、履职监督、活动参与等方面的制度设计,深化“四访四谈”决策作用,通过街道人大工作委员会深入基层走访人大代表,专项研究并及时解决人大代表遇到的问题40余条,听取人大代表对各项惠企政策、优化营商环境工作及对人大工作委员会工作的意见建议,围绕市场环境、政务服务、法治保障、人文环境等方面制定21项工作制度。
  灵山卫街道人大工委还在新区首创“发挥代表专业优势进站服务”制度,鼓励人大代表依托专业优势、行业资源服务基层。其中,星光岛社区人大代表工作站驻站代表、区中心医院副院长赵宏主动发挥专业优势,推动该院在社区建立“星光医站”;九龙社区人大代表工作站立足大规模回迁安置区的现实情况,出台代表就业服务工作制度,驻站代表、利之星公司经理刘朝阳积极参与就业服务,利用行业资源提供多类岗位。

  听民意解民忧
  绘就民生“同心圆”

  此外,灵山卫街道人大工委还推行人大代表、立法信息采集员下沉网格制度,畅通民情民意收集渠道,常态化开展代表进企业、进学校、进社区、进机关活动,听民意、解民忧、提建议。
  据悉,灵山卫街道人大工委积极搭建并充分利用民主议事会、立法议事会,力求问题及时解决。打造“连心议事亭”“共建议事会”“说吧”等特色工作品牌,持续深化“导航进站 智链万家”智能小程序的推广使用,让人大代表与群众线上互动更快捷高效。自去年11月九龙社区“卫民就业之窗”电子屏启用以来,代表们收集企业用工等就业需求600余条,通过该电子屏和党群服务大厅电子屏滚动播放企业用工需求,促成就业意向200余人。
  灵山卫街道人大工委还聘任住街区人大代表22人作为街道的招商大使、健康大使、文化大使、法援大使,在助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同时,推进群众精神家园建设。创新策划“传统文化+民主法治”“党群活动+民主法治”等主题活动,在欢乐的氛围中传播民主法治精神,共同绘制基层社会治理与人大工作“同心圆”。
更多 往期报纸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青岛西海岸报》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