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版] [下一版]
文章内容

开通“满月”,运客142万人次

地铁6号线一期给市民带来实实在在的便捷,换乘站王家港站客流量增三成


  地铁6号线一期开通满月人气旺。
  □文/图 本报记者 董梅雪
  
  5月26日,青岛地铁6号线一期开通满一个月。这一个月,6号线共运送乘客超142万人次。作为全国第一条全自主运行系统(TACS)示范线路,这条补齐西海岸新区南北向交通短板的“大动脉”,给市民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出行便捷,也成为青岛地铁新质生产力发展应用的生动实践。
  打通民生路
  连通百姓心
  “地铁6号线一期开通”列入今年青岛市政府在城乡建设和改善人民生活方面重点办好的实事。作为贯穿西海岸新区中心城区的大运量骨干线,6号线一期串联新区各重要功能组团并覆盖主要客流走廊,补齐了新区南北向交通短板。
  “从1号线北岭站上车,在王家港站换乘,下了6号线走5分钟就到单位了,这一个月是我工作这些年来最幸福的时光。”对于6号线一期的开通给居民生活带来的变化,家住市北区、工作单位在钱塘江路(青职学院)站附近的刘先生深有感触。
  近年来,西海岸快线、地铁1号线、地铁6号线一期先后开通,在新区初步形成一个地铁网。6号线一期开通首月,1号线、6号线换乘站王家港站客流量同比增长30%。通勤时间减少、通勤效率提高,喜人的数据变化是提升市民出行幸福感的重要佐证。
  而对市民张女士来说,6号线一期则是一条亲情纽带。张女士家住灵山湾站附近,父母家在红石崖街道福莱社区。6号线一期开通前,每次看望外孙,两位老人都要乘坐近两小时的公交车。“现在,爸妈花1个小时就过来了,比以前方便多了。”张女士说。
  作为一条民生线,6号线一期途经青大附院西海岸院区、青岛滨海学院、西海岸一中、福莱社区等医院、院校以及大型社区,提高了沿线居民的出行效率,缓解了地面交通压力。
  6号线一期还串联灵山湾影视文化产业区、青岛自贸片区、中德生态园等大功能区,线路的开通大大加强了这些区域之间的联系,全面加强了新区与青岛东岸和北岸城区间的快速交流,深化了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以“智”提“质”
  凝聚向“新”力
  作为全国首个全自主运行系统(TACS)示范工程,6号线一期实现了智慧运行、智慧运维、智慧建造全场景“轨道交通+人工智能”应用。
  TACS将地面主要设备功能转移至车载设备上,并将传统“车-地-车”通信架构简化为“车-车”直接通信,直接获知前行列车的状态信息并独立进行计算,实现列车和车载信号深度融合,具备更智能、更安全、更可靠、更有效率、更为灵活、更有效益、更易互联互通和旧线改造等特点。TACS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在技术创新上真正实现了国际引领,实现了中国轨道交通装备由“从无到有”到“技术领跑”的跨越,极大提升了“中国智造”在世界轨道交通领域的地位和影响力。
  截至5月26日,6号线一期累计客运量超142万人次,TACS列车开行7708列次,总运营里程190408.6公里,列车运行图兑现率100%、列车正点率100%,16项行业关键指标中15项指标零触发,达到既有线路最高水平。
  智慧绿色车站
  更好服务乘客
  除了“最强大脑”,6号线一期的智慧车站同样带给市民全新的乘车体验。据悉,6号线一期是全国首条全线采用全功能、全场景、全要素的智慧车站线路,通过运用AI视频分析、物联感知、人员定位、BIM数字孪生等先进的信息技术和人工智能技术,打造了4大类、66个场景,实现精细化、主动式的场景化服务。乘客摔倒处置时间由既有线的3至5分钟提升至秒级处理;轮椅等特需乘客的处置时间缩短至2分钟,目前已累计为289人次的特需乘客提供精准服务。
  青岛地铁在开展数字化转型、智慧城轨建设工作的同时,也在逐“绿”而行,积极践行国家“双碳”战略,系统推进绿色城轨九大行动,实现绿色城轨高质量发展。6号线一期从刹车能量回收、列车牵引、车站空调等方面,全方位应用绿色低碳节能工艺,例如飞轮复合储能、光伏发电等绿色技术。开通首月,6号线一期飞轮复合储能装置共节电34万度、减排二氧化碳340吨,光伏发电1.3万度、减排二氧化碳13吨。
  未来,青岛地铁将通过既有线智能化升级和三期线路全面开展智慧、绿色地铁建设,预计全线网年节电约2亿度、降碳20万吨,年均节约成本8亿元。
更多 往期报纸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青岛西海岸报》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