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海岸新区持续提升农村人居环境,高质量推进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
塑形铸魂,和美乡村入画来
海青镇聚力提升人居环境,打造和美乡村。
□本报记者 王雪 本报通讯员 叶点
初夏时节,铁山街道杨家山里片区黄泥巷村风景秀美,引来众多游客游玩打卡。“这个古色古香的村子太漂亮了,经过错落有致又富有年代感的房子,漫步在高耸入云的古树边,清澈透明的溪涧流水从你身边静静流淌,各色小花绽放在路边,瞬间卸掉了各种压力,太治愈了。”来自江苏的李兰与家人高兴地站在古村落前拍照留念,感叹这里的乡村之美。
近年来,西海岸新区扎实开展村庄清洁行动,整体推进农村生态治理,从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小切口”提升和美乡村“大环境”,全力推进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目前,新区已建成65个省级和美乡村(美丽乡村示范村)和144个市级美丽乡村示范村,荣获全国村庄清洁行动先进县。
环境整治“换新颜”
打造乡村生态振兴综合典型
沿着干净平整的村路走进宝山镇大陡崖村,青瓦白墙的崭新农家屋舍呈现在眼前。“我们把原来的老房子进行修缮改造,打造成民宿,现在窗明几净、里外亮堂堂。推窗能见景,花香满庭芳,乡村烟火气,乡愁住心房。”村民刘芳一边像读诗一般为自家的民宿“寻宝山居”打广告,一边拾掇着自家小院。
民宿周边的空地都种上了各种绿植,小院篱笆也爬满了绿藤。“以前院子里摆放着柴火、农具,非常杂乱。现在我们全家都住上了敞亮的新房,就把老房子收拾干净,改造成民宿,城里过来的游客络绎不绝,今年‘五一’假期我的小院供不应求。”刘芳笑着说。
在推进村庄清洁行动中,西海岸新区瞄准残垣断壁、私搭乱建、乱堆乱放、粪污直排等影响村容村貌的突出问题,在充分尊重村民意愿的基础上,结合旧房改造,对私搭乱建的违法建筑、废旧鸡舍牛棚等严重影响村容村貌的设施进行集中整治,无人照看、年久失修的房屋和残垣断壁等得到有效整治。
地面上的房屋焕然一新,地下的污水也有了去处。“原来生活污水就往大门口随地一倒,夏天蚊蝇满天飞,冬天结冰还容易摔跤。”泊里镇蟠龙村李家庄网格村民黎勇说,“现在好了,各家各户都新装了下水管道,家里污水通过管道流到村里的污水处理池集中处理,屋内屋外都闻不到污水臭味了。”
目前,全区累计完成600余个村的农村生活污水治理验收,农村黑臭水体实现动态清零,这离不开新区把推进农村生活污水治理作为惠民利民的重要举措。2023年,新区印发实施《整县域推进乡村生态振兴工作方案》,并成立工作专班,负责统筹推进整县域乡村生态振兴工作,打造山东省整县域推进乡村生态振兴综合典型。
制度创新“见长效”
传承乡村文化培树文明新风
乡村全面振兴既要塑形也要铸魂。西海岸新区在扮靓村庄外在颜值的同时,深入传承乡村文化,大力推进文明村镇创建,培树文明新风。目前,新区共创建5个全国文明村、75个省级文明村、98个市级文明村镇标兵,市级文明村镇覆盖率达到100%。新区还因地制宜开展农村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健全农村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制度和工作体系,打造“中心-所-站”三级品牌项目。
“院里院外卫生打扫好,不仅能增加我的德育积分,还能挂上小红旗。”海青镇茶原村梯子沟网格70岁的闫金玲老人告诉记者,每天只要按规定将垃圾分类投放就能获得积分,积分能兑换洗衣液、纯净水等奖励。“村里环境越来越好,咱得把自家门口收拾利索。”闫金玲笑着说道。
据了解,新区创新开展“德育乡村”治理模式,将居民日常参与环境保护、睦邻和家、社区发展、公益奉献、自治守法、学习争优等方面的行为进行积分量化,存储于“德育乡村”账户中,居民可凭储蓄的德育积分兑换商品和服务。目前该模式已在全区145个行政村全面铺开,在提升辖区居民道德水平、文化素养等方面收到良好效果,使制度激励的“有形”积分逐渐转化为行动自觉的“无形”习惯。
在生活垃圾分类投放的基础上,西海岸新区强化农村生活垃圾从源头管控,实施全域城乡环卫一体化,进一步完善农村生活垃圾“户集、村收、区运、区处理”模式,全区农村生活垃圾分类设施覆盖和无害化处理达到100%,原生垃圾实现“零填埋”。
同时,新区对于农村公共责任片区实行“划片分区”管理,在前期网格划分的基础上进一步科学划分片区,施行片长、责任人、组织员和公益岗四级分级负责制,搭建起村庄“清洁网络”,确保房前屋后整齐清洁,阡陌村巷干净通畅,村庄周边无垃圾积存。
扮靓村庄“高颜值”
高质高效推进和美乡村建设
“谁都没想到我这小院子改造后能这样美、这么火!”张家楼街道松山子村村民林西尧对记者说,自己经营的“诗画院子”民宿以油画为卖点,吸引了不少游客慕名而来。该民宿前院溪流潺潺、绿树掩映,房前草坪上还可以休憩品茶,院墙上一幅幅艺术油画与环境融为一体,同时还有菜园子、果园子提供采摘体验。
近年来,张家楼街道积极发动村民进行村居改造,打造一院一景、一户一韵的“美丽庭院”。同时,充分利用拆除、腾退的空闲地块,因地制宜打造乡土气息浓厚的公共绿地,实施村庄绿化行动。
宝山镇则创新“共享场院”治理新模式,在七宝山、黑埠沟、丛家屯三个网格村打造9处“共享场院”,集中堆放柴草。该做法既美化了环境,又破解了柴草乱堆乱放的难题,为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供了示范样板。截至目前,新区建成美丽庭院46170户,占农村常住庭院户的45%。
“我们借鉴浙江‘千万工程’经验,实施省市区三级联动,高质量推进和美乡村建设。去年,我们投入4.2亿元建成美丽乡村21个、农业基础设施项目15个,农村人居环境和基础设施持续改善提升。”区农业农村局乡村振兴服务科负责人介绍,下一步,新区将持续抓好和美乡村和美丽村居示范创建工作,建设第二批美丽村居市级试点建设样板。
村庄越来越干净,清水绿岸也显著增多。新区对全区46条河道、201座中小型水库进行问题排查,施行“一河一策”“一湖一策”,编制综合整治方案,系统推进水生态治理。新区还创新投融资模式,投资3.6亿元实施吉利河、甜水河等6条河道综合整治工程,苑庄河、皂户河等6条河流入选省级美丽示范河湖。
美美与共,和而不同。大美西海岸,每一个“美丽乡村”都有着与众不同的气质与发展路径。“我们突破城乡二元体制局限,统筹城乡人居环境整治,推动基础设施向乡村覆盖、公共服务向乡村延伸。”区农业农村局局长王卫青介绍,近年来,新区统筹相邻村庄资源,一体化设计、片区化打造,形成8个美丽乡村示范片区,创建105个省级以上乡村旅游品牌,新区获评全国区域特色美丽茶乡、全国旅游综合实力百强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