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版] [下一版]
文章内容

西海岸新区残联——

奋力谱写新区残疾人事业发展新篇章


   2024年1月,区残联举办“同心共情 大爱青岛-推着轮椅赶年集”活动。
  今年是西海岸新区获批成立十周年。十年来,新区将残疾人事业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权益维护机制持续完善,保障制度和服务体系不断健全,康复、教育、就业及精神文化方面获得全面进步和健康发展,全区4万残疾人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显著增强。区残联先后获得“全国残联专职委员知识竞赛组织奖”“山东省助残先进集体”“青岛市‘十二五’期间残疾人工作先进集体”“青岛西海岸新区五星级基层党组织”等荣誉称号。

  >>实现贫困“清零”<<
  残疾人生活得到全面改善

  从住房到医疗,从教育到就业……十年来,新区残疾人的生活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改善,每一个方面都体现出新区对残疾人工作的高度重视和全面支持。
  十年来,区残联把农村贫困残疾人作为脱贫攻坚的重点,全区1876户2145名建档立卡贫困残疾人如期实现“摘帽”“清零”,2020年,残疾人脱贫攻坚工作通过省级扶贫验收。
  注重学有所教,受教育水平显著提高。组织实施特殊教育提升计划,全区义务教育适龄残疾少年儿童毛入学率达100%。贫困残疾学生教育救助和残疾大学生奖励标准逐步提高,为6390人次残疾学生和困难残疾人子女发放教育资助,120名残疾学生考入普通高等院校学习。
  注重劳有所得,就业创业亮点纷呈。为96名残疾人创业者发放一次性创业补贴,为7575人次残疾人个体户发放社保补贴。为用人单位发放安置残疾人就业岗位补贴、稳岗补贴和超比例安置奖励。扶持80余名难以进入竞争性劳动力市场的智力和重度肢体残疾人辅助性就业。实施残疾人职业技能提升计划,组织开展小儿推拿、电子商务、家政服务等职业技能培训1200余人次。举办残疾人线下招聘会4次、线上招聘会2次,发布招聘岗位1000余个,参会人数4000余人次。
  注重病有所医,医疗保障不断加强。新区严格执行各级关于残疾人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补贴等政策,每年11355名残疾人受益。
  注重老有所养,养老水平持续提升。残疾人基本养老保险参保率提升至96%,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率稳定在98%以上。
  注重住有所居,生活环境大幅改善。为345户困难残疾人家庭提供无障碍改造服务。同时,按照“应改尽改”要求为223户农村贫困残疾人家庭存量危房实施改造,改造率达100%。
  注重通行便利,无障碍环境建设不断完善。在全省县区级层面率先自主建成公交导盲系统,为全区1000辆公交车、1350个公交车站安装该系统。另外,积极开展市政道路无障碍设施排查整治行动,十年来累计整修盲道13公里,整改坡道口2550处,拆除不合理挡车柱450根。
  注重兜底补短,特惠保障力度不断加大。为2.8万余人次残疾人发放“两项补贴”。普遍开展残疾人托养服务工作,加大残疾人托养照护工作力度,为2800余人次残疾人提供托养照护服务。为6440人次农村非低保残疾人办理水气暖减免。为2600万人次残疾人提供免费乘车服务。

  >>优化供给方式<<
  提升助残惠残服务质效

  为更好地满足残疾人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求,十年来,区残联积极响应国家号召,不断优化供给方式,探索并创新实施了一系列新的服务模式和措施。
  “两级服务设施”从无到有实现全覆盖。将区级残疾人综合服务设施建设列为政府实事,建设区级残疾人综合服务中心。定点准入8家高品质康复机构,试点11处残疾人社区康复(中心)站,9个安养(托养)机构,23个“如康家园”残疾人之家,区、镇(街)两级均实现残疾人康复、托养、综合服务设施“三者有其一”。
  “三级组织建设”由远及近实现贴近化。目前,新区已实现区、镇、新村(社区)三级有组织,区、镇、新村(社区)、村(居)网格四级有服务的残疾人服务保障体系。同时,区残联开创“专门协会+社会公益组织”工作模式,打造新区助残联盟,整合全社会力量开展扶残助残活动。
  “大数据采集运用”从面到点实现精准化。通过电脑端和手机微信小程序,实现残联服务事项一网受理、全程网办。建立“助残一件事”综合服务网站,与“帮办、代办”有机结合,实现残疾人服务精准化。通过定位录入提升入户调查的准确率,每年组织1300多名残疾人工作者深入4万余名持证残疾人家中,对8类26项基本情况和需求信息进行实名制登记,为科学制定各项惠残政策提供可靠依据。

  >>塑造“无碍新区”<<
  全面提升预防康复水平

  残疾预防和康复不仅是对残疾人个体健康的关怀,更是对整个社会健康水平提升的重要贡献。十年来,区残联采取标本兼治的策略,为残疾人提供了全方位服务,将残疾预防和康复工作提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逐步实现新区残疾儿童康复服务规范化。2014年,新区在全市全省率先建成区(市)级残联主办的儿童康复机构。充分发挥社会资源优势,定点残疾儿童康复机构增至10处,实现智力、肢体、听力言语、精神残疾于一体的全类别康复。十年来,救助各类残疾儿童少年5000余人次。
  辅助器具适配补贴机制更健全。十年来,新区为有需求的残疾人免费适配辅助器具近万件,为300余件自购辅具发放补贴。同时,积极探索辅助器具租、借等区域性普及形式,在镇街便民服务大厅、社区民生小站、公共交通枢纽“爱心行驿站”等,提供常用助行辅助器具,以解决短期来往残疾人行动不便问题,塑造“无碍新区”。
  社区康复网络更完善。通过建设社区康复网络,建设完成康复站(中心)11家,加强对社区康复工作者专业技术培训的同时,开展康复需求调查、康复训练、辅助器具适配评估、家庭医生签约、残疾预防宣传等精准康复服务。
  残疾人康复领域更全面。通过建设残疾人心理关爱中心,探索残疾人心理关爱的服务模式,共为残疾人提供心理咨询服务155次,心理治疗254次,组织心理建设培训25次,针对特殊儿童家庭开展55场家庭关爱服务,为行动不便的残疾人上门提供心理治疗服务近200次。

  >>推进法律援助<<
  保障残疾人平等权利

  十年来,在推进残疾人事业的进程中,区残联始终将维护残疾人的合法权益作为核心任务,坚持依法治国基本原则,确保残疾人在法律面前享有平等地位。
  其中,在《青岛西海岸新区(黄岛区)国家机关普法责任清单》中,明确了残疾人事业相关单位的普法主体责任及重点宣传的法律法规,定期开展工作调度和监督检查。同时,常态开展“法援惠民生 关爱残疾人”系列维权行动,定期开展法援惠民、送法下乡公益普法活动,为有需要的残疾人提供法律援助预受理服务。
  组建了法律助残维权服务团队,打造新区首家残疾人法律工作援助站,实现每个镇(街)至少建成1个残疾人法律救助工作站,全面推广法律援助“电话办”“网上办”“掌上办”,全面实行法律援助申请“预约办”“就近办”“转交办”,十年来共为201名残疾人解答法律咨询、提供法律帮助,为35名重度残疾人、81名经济困难残疾人提供法律援助。据统计,区残联接待残疾人来电来访共计1200人次,处理来信23件,处理率和办结率为100%。

  >>注重多元融合<<
  打造包容友爱社会环境

  文化和体育活动不仅是残疾人展现自我、增强自信的舞台,更是他们融入社会、实现自我价值的重要途径。十年来,区残联积极推动残疾人文化体育事业发展,注重多元文化融合,全力打造包容和尊重差异的社会环境。
  倡导残健共融,大力推动残健融合全民健身活动。将残疾人飞镖和田径比赛纳入新区首届全民运动会,并将残疾人飞镖运动作为残疾人体育运动推广项目,推动400余人次参与体验、训练和比赛。
  注重人才培塑,在更高层次赛场实现新突破。组织新区部分残疾人参加省市残疾人文体赛事,其中,刘仕春在第十一届全国残疾人运动会暨第八届特殊奥林匹克运动会上获得2枚跆拳道项目铜牌,实现新区残疾人竞技体育新突破。另外,区残联组织特殊教育学校学生参加省、市级文艺汇演。
  全面开展活动,残疾人精神文化生活丰富多彩。举办残疾人文化周,选送由残疾人创作的书画作品到省市参展,促进残疾人平等融于社会生活。打造新区高品质无障碍“阅读+读书空间”,不断满足残疾人的精神文化需求。
  考卷常新,本色依旧。过去十年,这份沉甸甸的“成绩单”,每个残疾人都身在其中;未来十年,共同富裕的新考卷已然铺开。西海岸新区残联将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以残疾人事业高质量发展为主线,汇聚全区4万残疾人的力量,踔厉奋发,谱写新时代残疾人事业新篇章。
更多 往期报纸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青岛西海岸报》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