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版] [下一版]
文章内容

动员大会上,来自西海岸新区各行各业的代表畅谈自己眼中的新区变化与未来愿景

十年奋进结硕果,笃行不怠践使命

  □本报记者 陈蔚 整理

  新区发展我在其中,新区未来有我参与。6月3日,新时代新征程展现青岛西海岸新区新担当新作为动员大会召开,系统梳理总结新区获批设立十年来发展变化成果,共同展望未来发展愿景期待。会上,市民代表、老干部代表、高层次人才代表、企业家代表、外资企业代表、高校学生代表先后发言,畅谈自己与新区的故事、对未来的期许,展现了对西海岸这片土地深深的热爱。

  青岛真情巴士集团K1路公交驾驶员于义睦——
  搭乘新区发展的快车一路成长

  今年是西海岸新区设立十周年,也是我在真情巴士K1路上工作的第十年。
  十年来,我们的工作条件越来越好,驾驶的车辆从燃油车变成了纯电动,又升级为氢能源;服务越来越智慧,乘客等车从站点盲等到掌握实时信息,还能定制公交线路;车厢越来越文明,市民的素质越来越高,公交车厢好像一个流动的家。
  在见证变化的同时,我也搭乘着新区发展的快车一路成长。作为一名基层党员,我发起成立“义睦服务”创新工作室,带动同事提升服务质效,在迎来送往间让市民感受到新区的民生温度,向八方来客展示新区魅力。
  作为新区十年发展的见证者和参与者,今后我将以更积极的工作态度、更严格的工作标准、更饱满的服务热情投入到工作中去,让市民畅享便捷出行生活,同时也将发扬志愿精神,带动更多人参与文明实践,在奉献社会中实现人生价值,为建设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示范引领区贡献力量。

  区统计局原一级调研员孙波——
  我为参与新区建设发展深感荣幸自豪

  我从1981年参加工作,2022年正式退休。作为一名新区大建设大发展的亲历者,能够参与其中,我深感荣幸自豪。
  我在区统计局工作期间,围绕改革、发展、稳定三条主线,保障完成了第三次经济普查主体任务,为加快新区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提供统计信息支持。后来,我又调至西海岸国际旅游度假区,在工委管委和度假区党组的坚强领导下,成功摘取了全国仅14家的首批国家级旅游度假区的牌子。在乡村振兴工作队领导小组办公室的五年,我与三批次、千余名第一书记和工作队员,先后引进产业项目近500个,推动土地规模流转4.4万亩,帮扶村集体经营性增收超5000万元,帮扶村庄获评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等市级以上荣誉40余项。
  虽然已经退休,我将继续秉承“退休不褪色,离岗不离党”的使命感,在政治建设上发挥表率作用,在基层党建上发挥先锋作用,在基层治理上发挥助推作用,为建设幸福美丽家园贡献智慧和力量。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党委副书记、校长郝芳——
  新区对高校和人才的重视堪称典范

  西海岸新区设立十年来,石油大学进入高质量发展的新时期。构建“双碳”背景下满足国家能源战略和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的学科专业体系,建成65个国家和省部级人才培养平台、20个国家和省部级教学团队。聚焦能源领域科学技术前沿打造国家战略科技力量,牵头建设了油气领域全国首个基础科学中心、深层油气全国重点实验室、海洋物探及勘探开发装备国家工程研究中心、石油能源“一带一路”联合实验室、国家特色化示范性软件学院。古镇口校区将在明年秋季学期全面建成并入住学生,成为石油大学服务山东经济社会发展的新战略支点。
  新区对高校和人才发展的重视与支持堪称典范。将来,石油大学将针对新区经济社会发展需求,推出“1151行动”的2.0版本,持续加大力度集聚相关领域的高层次人才,开展前瞻性、针对性、有组织的科学研究和科技服务,为新区高质量发展提供更加有力的人才与科技支撑。

  宸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吕东风——
  为新区集成电路产业发展贡献力量

  水深则鱼悦,城强则贾兴。宸芯科技自落户新区以来,深切感受到新区是以主动为企业服务为宗旨的新型服务型政府,在政策支持、市场拓展、资源整合等方面持续主动为企业提供服务与支持。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工信部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山东省“独角兽”企业、山东省总部企业、青岛市新经济新锐企业……一系列成绩的取得都离不开新区各级部门的帮助和指导。
  未来,宸芯科技将积极把握集成电路产业发展机遇,以国家自主创新战略为指引,重点布局卫星通信、车联网、智能物联网等战略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展现集成电路设计“国家队”的能力与担当。2024年,公司将有数款重点芯片完成研发、流片,并逐步推向市场。同时也将加速推进IPO上市工作,这有助于进一步提升公司产品市占率和品牌知名度,加快公司做大、做优、做强,为新区集成电路产业高质量发展贡献宸芯力量。

  青岛苏菲瀚玛建筑五金有限公司总经理李进——
  扎根在新区,发展在新区

  2006年,我在中国留学时,便被博大精深的中国文化深深吸引,当时就下定决心来中国发展。2010年,我成为了一名中国女婿。2015年,我接到集团在中国成立子公司的任务,经过多方选址与综合考察,最终决定落户中德生态园,将德国密封隔音防火领域的隐形冠军品牌带来中国,我也从此在新区定居。
  在公司发展至今的近十年中,招聘的员工均来自本地。目前公司逐渐在中国市场站稳脚跟,在全中国各个地区都有我们的销售代理。
  作为技术出身的企业家,我也发挥技术研发特长,不断研发新产品,公司产品通过国内外的认证及检测,并获得多项中国发明专利。
  在新区的这些年,我们受到区政府的大力支持。今年参加青岛自贸片区组织的德企圆桌会,我们在会议上提出企业的产能增加了2-3倍,急需更大的厂房,这个问题也被及时解决,我们将在今年秋天搬进新的厂房。

  青岛理工大学研究生会执行主席王柯涵——
  将个人成长融入新区城市发展

  六年前,我怀揣着对知识的渴望和对未来的憧憬来到新区,被这里的美丽景色深深吸引。
  六年来,新区的快速发展让我深受震撼。城市边角地块摇身一变成为热闹的口袋公园,老旧商圈周边冒出一个个智能停车场,地铁从无到有再到贯通全区、连接主城……新区持续提升城市能级,不断增进民生福祉,让宜居幸福触手可及。
  六年来,新区的快速发展也激励着我奋发作为,不仅提升了自己的综合素质,还结交了许多志同道合的朋友。作为一名学子,我将努力留在新区工作,将个人成长融入城市发展,为新区发展贡献力量;作为一名学生干部,我将继续积极投身到新区科技创新、社区实践、生态保护、志愿服务等活动中,展现属于青理工学子的担当;作为一名青年党员,我将坚定理想信念,不负党和人民的殷切期望,争做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新时代有为青年。
更多 往期报纸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青岛西海岸报》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