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芒种,气温升高加快,天气湿热加重,健康养生也要“忙起来”
快收好这份夏日养生攻略
□本报记者 龚鹏
6月5日是夏季的第三个节气“芒种”。这一时节气温升高加快,天气湿热加重,即将进入一年中气温最高的时间段。随着气温升高,人体的新陈代谢十分旺盛,很多人在炎热的夏天容易出现全身乏力、食欲不振、头晕、心烦、昏昏欲睡等症状,甚至还会染上中暑、呕吐、腹痛、腹泻等疾病。如何安度炎炎夏日?记者近日采访了西海岸新区第二中医医院治未病科主任宋金芳。
饮食以清淡为主,及时补水很重要
宋金芳介绍,随着气温的升高,人体的新陈代谢会随之加快,汗腺活跃,汗液分泌也会增多。“这不仅带走了体内的热量,也带走了一部分盐分和水分,因此及时补充水分变得尤为重要。”宋金芳告诉记者,随着水分的流失,人体内电解质也会随之减少,这就需要通过合理的饮食来补充,比如食用富含钾的水果,或是饮用含有电解质的饮料,必要时可用党参、麦冬、五味子适量代茶饮,可以达到益气养阴、以充汗源的效果。
夏季的高温多湿为细菌繁殖提供了理想的环境,这使得食物更容易变质。“一旦食用了变质的食物,我们的胃肠就会发出‘抗议’,引发腹泻、呕吐等症状。因此,夏季饮食应以新鲜、清淡为主,要坚决避免食用存放时间过长的食物,尤其是肉类和海鲜。”宋金芳表示,正确的储存和处理方式也是保证食物新鲜的关键,“例如,将食物存放在冰箱中,避免在高温下长时间暴露,以及在烹饪时彻底加热,都是预防食物中毒的有效方法。”
夏季的高温多湿不仅对胃肠系统构成挑战,对皮肤健康也提出了考验。汗液的增多,加上空气中的尘埃和花粉,容易引发皮肤瘙痒、红肿等症状。此外,强烈的紫外线也是夏季皮肤健康的大敌。“为了保护皮肤,我们应该穿着透气的衣物,保持皮肤的清洁和干燥,并采取适当的防晒措施。”宋金芳说。另外,中医认为夏天应晚睡早起,早晨四五点醒属于正常,这也是天人相应的表现,晚上尽量不超过23时睡。为了保证下午精力充足,可于11时至13时进行约30分钟午睡。
夏天长时间吹空调会让人体的免疫力下降,容易患上感冒。“为了预防夏季感冒,我们应该合理调节空调温度,保持室内外温差不宜过大,同时,适时地开窗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新鲜。”宋金芳说,此外,适当的户外活动不仅可以帮助我们适应外界的温度变化,还能增强身体的抵抗力。
“除了身体上的健康问题,夏日的高温也可能会对我们的心理健康产生影响。”宋金芳建议市民朋友通过一些轻松的活动,如瑜伽、冥想,来帮助自己放松心情,保持平和的心态。“同时,高质量的睡眠也是维护心理健康的重要因素。”宋金芳提醒道。
户外活动要适量,营养摄入要均衡
夏季是紫外线对人类最具有威胁的季节,辐射量比冬天高2至3倍。因此宋金芳建议市民在夏季进行户外活动时,应避免在紫外线最强的中午时段进行长时间的户外活动,以减少皮肤受损的风险。其次要保持充足的水分补充,避免脱水。此外,选择合适的运动装备,如透气的运动服和专业的运动鞋,也能在很大程度上保护我们的健康。
除此之外,夏日的饮食也十分值得考究。宋金芳认为,在日常生活中,除了要保证食物的新鲜和安全,还需要注意营养的均衡。“高温天气下,人们往往食欲不佳,这时候,选择一些清淡、易消化的食物,如蔬菜、水果、粗粮等,可以帮助我们补充所需的营养,同时避免给胃肠带来过重的负担。”宋金芳说,适量摄入一些高蛋白的食物,如鱼、肉、豆制品等,也有助于我们维持身体健康。
夏季也是蚊虫活跃的季节,蚊虫不仅会带来瘙痒和不适,还可能传播疾病,如登革热、疟疾等。“为了保持夏日的‘宁静’,我建议广大市民朋友应做好防蚊措施,使用驱蚊液、蚊帐等,减少蚊虫的骚扰。同时,保持居住环境的清洁,避免积水,也是预防蚊虫滋生的有效方法。”宋金芳说道。
宋金芳还认为,夏日的健康生活,不仅仅是一时的预防措施,更是一种长期的生活习惯,“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如定时定量的饮食、充足的睡眠、适量的运动等,可以帮助我们在任何季节都保持健康。此外,保持积极的生活态度,乐观面对生活中的挑战,也是维护健康的重要一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