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6月11日,新区已收获小麦面积35.16万亩,收获进度超九成
智慧收割,绘就夏日“丰”景

□本报记者 王雪徐丽 本报通讯员叶点
“春争日,夏争时。”夏粮生产是全年粮食生产的第一仗,抓好“三夏”农业生产对完成全年粮食生产目标、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6月11日,青岛市“三夏”生产暨小麦机收减损现场推进会在西海岸新区大场镇举行。随着新区“三夏”生产全面深入开展,越来越多的现代化农业机械开足马力,在田间地头大显身手,为确保夏粮丰收提供了重要支持与保障。
机收减损率控制在1%以内
当天上午9时,在大场镇绿色增粮先行示范区建设现场,装备了北斗导航的小麦收获机、秸秆打捆机、植保无人机和玉米播种机械一字排开,一簇簇成熟的麦穗顺着传送带进入收割机仓,小麦收割、麦穗脱粒、灭茬还田、深松整地、机收减损等作业环节一气呵成。伴随着马达的轰鸣声,小麦大型收割机在麦田里来回穿梭,安装了北斗导航系统的玉米播种机正在进行播种作业,植保无人机在空中演示飞防作业……多种现代化农机齐上阵,奏响了乡村振兴丰收曲。
“今年我们引进更先进的农机,收割、打捆、秸秆离田一气呵成,现在麦田里干干净净,病菌也减少了,而且新农机减损做得非常好,平均机收减损率严格控制在1%以内。”青岛同富勤耕农业机械专业合作社理事长姜永战说。
近年来,西海岸新区把机收减损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抓牢抓实,充分利用培训班、现场会、农贸大集、微信群等,多形式多渠道强化机收减损宣传培训和指导服务,各类农机合作组织、大户、机手和农民的减损意识及操作技能得到明显提升。
小麦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100%
“智慧农机在麦田里大显身手,490台小麦联合收割机、920台玉米播种机、18台粮食烘干机等农机装备‘全线出战’,力争小麦机收损失率降低到1个百分点以下,确保颗粒归仓。”区农业农村局农机发展科负责人王芹介绍,目前,西海岸新区建成省级和市级区域性农机服务中心各1处,并将于6月底前完成2处区级区域性农机服务中心建设,全力提升农机应急作业能力,为建设更高水平的“齐鲁粮仓”贡献农机力量。
记者从区农业农村局了解到,该局加强农机调度,组织引导1800多台(套)适用农机具投入今年“三夏”生产,科学引导农业机械跨区作业、有序转场,通过合理调配,形成全区农机具互补高效“一盘棋”的服务格局,有力有效确保了小麦及时收获、颗粒归仓。截至6月11日,新区37.69万亩小麦已收获35.16万亩,完成93.29%,小麦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100%。
全力打造绿色增粮先行区
近年来,西海岸新区坚决落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压实粮食生产责任,集中打好农田建设、绿色增粮、政策保障三大战役,集成推广“五良融合”,累计建设高标准农田建设43万亩,全力打造绿色增粮先行区。
记者从大场镇采访获悉,该镇打造“绿色增粮”万亩示范区,全镇托管农田超过6万亩,专业种植大户发展到17家,形成了规模化、现代化的农业生产格局。同时,粮食晾晒烘干仓储基地项目即将完工,这将有效解决种子、商品粮的烘干储存问题,提高粮食的保质能力。高标准农田建设的推进,则为粮食增产提供了坚实基础。下一步,大场镇将大力发展数字农业、打造粮食增产“粮囤”,坚持“五良融合”,逐步推进“六化同步”,全面实现“七个百分之百”,全力以赴抓好“三夏”生产和小麦机收减损工作,努力打造高标准现代化粮食生产综合示范“大场样板”。
压茬抢种确保不误农时
“小麦收获后,夏玉米、夏大豆、夏花生、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将进入集中播种期。我们将抓住作物换茬时机,做好压茬抢种。”区农业农村局种植业和农机管理科负责人董彪介绍,新区将继续调整优化种植结构,引导农民努力扩大粮油作物播种面积,坚决完成今年的种植播种任务。
下一步,西海岸新区将扛牢粮食安全“国之大者”,深入推进“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在稳定粮食播种面积的基础上,一手抓大面积提高单产,一手抓机收减损,确保夏粮颗粒归仓、夏种不误农时,高标准完成全年粮食生产目标任务,努力打造全市增粮新样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