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中国(山东)自由贸易试验区青岛片区临时仲裁指南》,青岛中央法务区自贸法务区揭牌……自贸青岛·第二届海事司法创新大会成果丰硕
凝聚海事司法创新力量 塑强制度型开放新优势

自贸青岛·第二届海事司法创新大会现场
□本报记者 刘腾
《中国(山东)自由贸易试验区青岛片区临时仲裁指南》、青岛海事法院海事司法文库《合规指引与风险防治》系列丛书正式发布;青岛自贸片区管委分别与大连海事大学、上海海事大学签署合作协议;高端航运服务人才培训基地、青岛中央法务区自贸法务区正式揭牌……在6月25日举行的自贸青岛·第二届海事司法创新大会上,青岛自贸片区在自贸试验区联动创新、扩大制度型开放上取得一系列成果,为海洋强国建设凝聚起更多海事司法服务共识和创新力量。
打造涉外海事商事争端解决山东模式
为深入落实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为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提供司法保障的意见,进一步完善山东省法律仲裁体系,会上,中国海事仲裁委员会、山东省贸促会、青岛自贸片区管委、青岛市交通运输局、山东省律协共同发布《中国(山东)自由贸易试验区青岛片区临时仲裁指南》。该指南满足当事人对多元化仲裁服务的实际需求,推动开展符合中国国情理念先进、接轨国际、规范灵活的临时仲裁实践,努力打造具有示范效应的涉外海事商事争端解决山东模式。
近年来,围绕建设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的一流营商环境,青岛自贸片区与青岛海事法院共建最高人民法院海事司法研究基地、全国首个海事法院自贸区审判区,全国首创推出海员司法救助资金池的服务模式,率先出台海员人才及海员产业专项政策,国际海事司法标准供给等一批创新案例获推广,为片区航贸金融和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其中,青岛海事法院青岛自贸片区审判区设立一年多来,审理了我国首例船舶碰撞导致重大海洋污染刑事案、缅甸新亚公司贝贝南瓜破损案、某水务集团公司行政处罚案等一批具有较大影响力的案件,有效激发了市场主体活力,为自贸区建设提供有力的司法保障。2023年,中国海事仲裁委员会在山东青岛成功审结一起跨境合作协议纠纷案件,填补了国内临时仲裁领域的空白。
为经贸往来提供法律指引和司法保障
会上,青岛海事法院与青岛市商务局、山东大学联合发布海事司法文库《合规指引与风险防治》系列丛书,旨在帮助涉外涉海企业在国际经贸往来中维护自身合法权益,深入推进海事司法标准供给,为国内企业走出去、国外企业走进来提供法律指引和司法保障。
据悉,丛书分10卷,全面涵盖了海上运输、船舶工程等6个大类海洋经济领域,以及海上交通事故、船员权益保护、海洋生态环境等62种主要海上纠纷类型。输入案件遍及全球82个国家和地区,形成合规提示487个,提炼裁判要旨840条,完整准确全面展示了运用司法手段创设制度规则、完善产业规则、对接经贸规则的理念和实践,为涉外、涉海、涉港、涉航企业全生命周期健康成长提供合规依据和风险防治对策。
“海事司法聚焦海洋新质生产力发展,延伸司法职能,坚持办理与治理并重,促进海事司法标准供给,引导企业在设立、成长、转型等全生命周期化解风险、防范风险,依法合规经营,助推中国海洋产业走向全球产业价值链高端梯队,依法推进海洋法治建设。”青岛海事法院党组书记、院长吴锦标表示。
自贸试验区联动创新营造“强磁场”
为发挥专业院校服务自贸试验区发展的优势和职能,围绕人才赋能、科技赋能、产业赋能、公共社会服务等领域,聚焦现代海洋、航运物流、国际贸易等产业发展,青岛自贸片区管委联合大连海事大学、上海海事大学分别签署战略合作协议,积极探索政校企合作。
一流营商环境离不开高能级服务平台支撑,也离不开高端专业人才助力。会上,由青岛自贸片区管委、青岛海事法院、上海海事大学三方联合发起,共建“青岛自贸片区高端航运服务人才培训基地”,为航运服务领域培育集聚具备国际视野、专业技能和创新精神的高端人才。同时,由青岛市委政法委、青岛市法学会牵头建设的青岛中央法务区自贸法务区正式揭牌,青岛自贸片区将主动对标国际先进经贸规则,充分发挥自贸试验区开放平台作用,为企业“引进来、走出去”保驾护航,打造赋能全产业链创新发展法务业态。
“未来希望与各方共同携手,在更大范围、更广领域、更深层次,以高水平、高质效的制度创新探索,推动更多更有效的海事司法等领域的创新实践,持续在打造高水平对外开放新高地上打头阵、当先锋。”青岛自贸片区有关负责人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