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版] [下一版]
文章内容

青岛自贸片区聚力在打造高水平对外开放新高地、构建沿黄陆海大通道、建设制度型开放示范区、打造新兴产业发展高地上打头阵当先锋

当好全市开放发展排头兵

  □本报记者 刘腾

  6月26日,市政府新闻办举办“牢记嘱托 打头阵 当先锋 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建设‘青岛新篇章’”主题系列发布会第四场,介绍中国(山东)自由贸易试验区青岛片区建设发展情况。
  获批以来,青岛自贸片区坚持以制度创新为核心,以可复制可推广为基本要求,大胆闯、大胆试、自主改,不断增强自贸试验区改革开放综合试验平台作用。围绕《中国(山东)自由贸易试验区总体方案》,坚持为国家试制度、为地方谋发展,探索出一系列基础性、开创性改革创新举措,集聚起一大批带动性、引领性产业项目,推出一揽子精准性、实用性助企聚才举措,制度型开放示范引领作用不断增强。坚持改革整体谋划和系统集成,实施“规划引领、集中连片、组团发展”思路,推行“党工委(管委会)+国有公司”运行服务模式,推进港区、城区、园区“三区互融”,统筹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发展不断展现新气象。
  制度创新成果井喷
  提升开放平台能级
  围绕打造改革“试验田”和开放“新高地”,青岛自贸片区形成了一批高水平制度创新成果。青岛自贸片区管委副主任隋斌在发布会上介绍:“创新成果主要呈现复制推广性强、系统集成性强、青岛特色鲜明三个特点。”
  据悉,在青岛自贸片区制度创新成果中,有79项获国家、省级层面推广、认可,实现了国家层面对自贸试验区制度创新复制推广类别全覆盖。聚焦口岸通关、数字生态、绿色发展等领域中的不同环节,通过强化全链条、全体系探索,着力解决深层次矛盾和结构性问题,有效实现了制度创新的系统化、集成化。立足于片区重点发展的国际贸易、海洋经济等领域,在全国自由贸易试验区中形成了较强的差异化特色。
  在制度创新的推动下,青岛自贸片区口岸通关环境更便利,形成进口原油“先放后检”等19项省级及以上复制推广成果。数字化贸易功能更加完善,形成动产质押融资业务模式、大宗商品现货数字化交易、进口原油“链式融资”等8项省级及以上复制推广成果。绿色发展体系更加健全,形成自贸试验区绿色发展新模式、环评改革助力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等14项省级及以上复制推广成果。海洋创新能力更加突出,形成生物样本进口“清单式”监管、“蓝色自贸”海洋经济统计核算等12项省级及以上复制推广成果。贸易业态培育更多元,先后打造了跨境电商海外仓出口退税新模式、黄河流域跨境电商协同发展机制等10项省级及以上复制推广成果。
  “下一步,我们将稳步推进规则、规制、管理、标准等制度型开放,努力争创制度型开放示范区,为全市更高质量发展贡献自贸创新力量。”隋斌表示。
  陆海统筹双向联动
  彰显自贸开放特色
  “依托良好的区位优势和功能政策优势,青岛自贸片区充分利用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推动扩大开放与深化改革相结合、功能培育与政策创新相结合,大力推动国际贸易、航运物流实现增量提质。”青岛自贸片区管委副主任郭保存在发布会上说。
  自获批以来,青岛自贸片区外贸进出口额接连跨越千亿、两千亿大关,外贸进出口年均增速22%。推动伊藤忠等国内外知名企业在片区成立贸易公司,目前已集聚外贸企业超过2000家。推出进口原油“先放后检”、保税铁矿石“随卸随混”等国家级、省级创新模式,助力大宗商品贸易规模持续扩大;建设轮胎、酒水等12个重点检测实验室,在全国率先推出511项输韩农残前置检测,落地RCEP易腐产品6小时通放行、“白名单”出口企业8小时速达退税模式,口岸通关效率持续提升。新型离岸贸易连续三年全省占比超80%、全市占比超90%;新型易货贸易实现全省首票业务通关,贸易额占全省80%以上。
  航运物流方面,青岛自贸片区着力提升港航服务水平,健全完善航运政策体系,不断集聚航运资源要素。获批启运港退税政策,货源聚拢效应逐步显现。建成北方最大的船舶交易市场和国内最专业的拖轮、租船交易平台;在全国率先出台海员人才及海员产业专项政策,首创“海员司法救助资金池”创新机制,建设国际海员服务中心。海铁联运班列开行70余条,箱量达220万标准箱,连续9年居全国沿海港口之首。
  下一步,青岛自贸片区将持续加强相关领域探索实践,推动外贸政策优化集成创新,加强对相关试点政策的研究分析,聚焦贸易便利化、物流便利化,调动各方力量共同开展创新实践,争取探索出更多新经验、新模式。
  三大产业同步发力
  夯实自贸发展根基
  “围绕青岛市24条重点产业链,结合青岛自贸片区中德生态园产业基础和发展优势,我们确立了以智能家电为代表的优势产业、集成电路为代表的新兴产业、基因科技为代表的未来产业等三大产业同步发力、梯次进阶的先进制造产业体系,并已初步形成协同集聚态势。”中德生态园管委副主任张云清介绍说。
  据悉,在智能家电优势产业方面,建成全国智能家电互联工厂最集聚的园区,形成了从解决方案的“软件”、实体工厂的“硬件”到专业人才培育的“要件”等“三件”融合的产业生态圈。开辟了水生态产业新赛道,已集聚8个产业项目,此外还有德国代傲等一批优质配套项目落地发展,共同打造世界领先的水生态产业智能制造新高地。
  在集成电路新兴产业方面,青岛市集成电路产业园采取“1+2”总体布局。“1”即产业核心承载区,重点布局集成电路制造、设备、研发设计及封测等领域项目。“2”即两大要素支撑,人才要素支撑已开工建设150多万平方米,努力建设全国性的集成电路高端人才社区和应用型人才培养基地;协同要素支撑已建成面积 48.4万平方米,提供研发、保税等协同发展功能,联动推动集成电路产业快速发展。截至目前,产业园已累计集聚产业链上下游项目30个,正加快打造中国重要的集成电路产业集聚高地。
  在基因科技未来产业方面,全面瞄准装备及原料生产、基因技术应用服务“两大方向”,基础研究、应用研究、产业转化“三箭齐发”,精准布局海洋生物解读、基因测序装备及试剂、分子生物育种、基因精准健康和合成生物等五大领域。目前,成功入选山东省未来产业集群、纳入青岛市基因与细胞产业核心区,现已引进华大智造、清原生物、国信制药等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企业44家,一批知名学者领衔的专家团队项目落户,初步形成从基础研究、科技研发到民生健康、高端装备、产业基金的基因科技产业生态圈。
  按照“强存量、扩增量、锻链条、建园区、优保障”的发展路径,片区将依托“链主”企业实施靶向招商、以商招商,聚焦引进带动能力强、产业关联度大、技术水平高的产业链项目,做强做专产业链,做大做优产业园区,推动先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
  展望未来,青岛自贸片区将聚力在打造高水平对外开放新高地上、在构建沿黄陆海大通道上、在建设制度型开放示范区上、在打造新兴产业发展高地上打头阵、当先锋,稳扎稳打、善作善成,深入实施自贸试验区提升战略,努力当好全市开放发展排头兵。
更多 往期报纸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青岛西海岸报》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