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行政审批服务局在全市率先推行“代位登记”模式,为经营主体发展扫清障碍
“代位登记”助31家企业“绝处逢生”
□本报记者 陈蔚
日前,西海岸新区企业青岛中源盛泰保险公估有限公司通过“代位登记”完成了股东变更。业务办理人高先生高兴地说:“本以为进入了‘死胡同’,登记机关却用新模式给我们找到了出路。”
原来,青岛中源盛泰保险公估有限公司在申请办理变更登记时,因其股东公司已于2022年注销,无法提供股东同意并签署的相应申请材料,相关业务难以推进,公司正常经营受到极大影响。区行政审批服务局了解相关情况后,安排帮办专员对接沟通,及时启动“代位变更股东”登记模式。
“‘代位登记’旨在解决因经营主体在办理变更登记业务过程中,股东(出资人)已注销或者国家机关、事业单位等主体被撤销等缺位情形导致无法提供签字或公章等必要材料影响后续登记的系列难题,明确由该股东(出资人)的合法继受主体、投资人、清算组或上级主管单位代为行使职权办理股东(出资人)变更和注销登记。”区行政审批服务局四级调研员崔晓介绍说。
据了解,按照现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市场主体登记管理条例》相关规定,市场主体申请办理变更登记,需要投资主体(股东)同意并签署相应的法律文书,但在具体业务办理中,部分市场主体会遇到投资主体注销等问题,导致其出资或者管理的市场主体难以办理变更登记。“这一直是困扰企业继续经营的‘老难题’。”崔晓介绍说,区行政审批服务局根据工作实际,全面梳理业务办理过程中遇到的投资主体缺位等共性问题,精准瞄准变更登记难点、堵点,反复提炼、探究症结、查证依据,在全市率先推行“代位登记”模式,用法治化思维和个性化服务为经营主体畅通变更渠道、扫清发展障碍。
今年2月,区行政审批服务局牵头与区市场监督管理局联合印发《青岛西海岸新区经营主体“代位登记”制度工作方案》,通过制作办事指南、条目式列出材料清单、明晰操作标准和规范流程,进一步完善登记政策支撑,拓展了特殊经营主体登记路径,有效降低了经营主体制度性交易成本,促进了市场整合,为经营主体规范化运营发展创造便利条件。截至目前,新区通过“代位登记”已为31家经营主体完成了注册登记。
市场主体的优胜劣汰是经济活动中最基本的运行机制之一,在市场主体投资与撤出投资、进入与退出市场的博弈中,如何为市场主体提供规范、有序、便捷的登记环境,是打造一流营商环境的重要抓手。下一步,区行政审批服务局将继续主动收集企业诉求、意见及建议,以实现审批服务规范便捷为出发点,为企业群众解决特殊市场主体变更、注销等难题提供有针对性的、精准化的问题解决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