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版] [下一版]
文章内容

张家楼街道达尼村通过“微更新”,描绘农文旅融合发展新画卷

“画家村”里新意浓


  □本报记者 张静

  在青山绿水环绕的张家楼街道,达尼村以其独特的“农”墨“文”彩而闻名。这个昔日的“画家村”,近年来通过一系列“微更新”,在农文旅融合中焕发出了新的生机与活力。
  搭建数字化城乡要素流通平台助力招商引资,腾笼换鸟培育农文旅融合的好项目,坚持“外引”与“内育”相结合,努力请到“新乡人”、带起“原乡人”、引来“游乡人”……如今的达尼村,创新活力奔涌,发展日新月异,一幅乡村振兴和城市更新建设融合发展的和美画卷在这里徐徐展开。

  开发数字达尼平台
  提高资源管理水平
  在探索更新管理新模式的道路上,达尼村开创性建立“新村党委书记抓项目”机制,并开发“数字达尼”城乡要素流通平台。这一平台整合了辖区内7个自然村的300多处闲置土地、厂房和房屋等资源,极大提升了资源利用效率。平台构建了村级综合治理中枢、数据管理仓库、调度中心、治理中心和富农中心的“1枢1库3中心”体系,实现了“一图知家底、一网管全村”和“云上看地、云上看房”的智能化管理模式。
  通过搭建数字化平台,达尼村不仅提高了资源管理水平,还为投资者提供了便捷的资源查看和选择途径。这一机制大大方便了各类投资者的考察和决策,为村庄引入更多资金和项目奠定了基础,为未来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和动力。
  废弃厂房腾笼换鸟
  多彩农庄焕发活力
  达尼村多彩农庄项目位于一处20世纪70年代建成的纺织厂旧址上,这片曾经的荒废土地如今焕发出新的生机。平坦的地势,周边农田、林地和水塘环绕,使其具备了再度开发的优质基底。达尼村以其独特的田园生态为依托,巧妙利用闲置房屋,重新打造乡村生活空间,导入多样的农文旅业态,形成了集农事体验、生态科普和农产品展销于一体的农文旅融合农庄。
  该项目围绕种植业旅游观光新业态,对内实施农业基础设施提升,周边开展绿化、亮化、道路更新改造,营造出山清水秀的生态环境,不仅提升了农作物园地的经济价值和欣赏价值,还提高了周边居民的居住体验,实现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等方面的共赢。
  如今,多彩农庄内的各项体验项目,不仅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观光旅游,还为村民创造了家门口的就业机会。
  搭建青年创业平台
  激发创新创业活力
  为更好地吸引培育产业发展、乡村治理、乡村公共服务等领域的人才,达尼村精心打造了青年汇双创中心项目。
  青年汇双创中心通过盘活村庄闲置资源和新建服务设施相结合的方式,为返乡青年搭建兼具社交成长和商业价值的创业平台。该项目总投资1489.28万元,新建5栋多层建筑,不仅提供创意办公和创业孵化服务,还设有休闲社交和艺创活动空间,全面激发青年创新潜能和创业活力,为乡村振兴示范片区建设招贤纳士、汇聚力量。
  日渐秀美的达尼村为张家楼街道的更新建设树立了标杆。下一步,张家楼街道将依托辖区的特色资源,持续完善休闲采摘、农田共享和户外拓展等业态,同时做好助老养老、医疗保障等配套服务,加快推动15个“微更新”项目建成达效,打造沉浸式体验场景,在乡村“微更新”中不断增进民生福祉。
更多 往期报纸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青岛西海岸报》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