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版] [下一版]
文章内容

用活“小阵地”,释放“大能量”

大场镇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阵地,搭建所站联动体系赋能乡村振兴

  □本报记者 徐丽
  
  乡村振兴,既要塑形,也要铸魂。打造“场开谈”宣讲品牌,将各文明实践站的宣讲资源统筹起来;征集群众需求开展技能培训,让闲置劳动力拥有一技之长;每月在各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开展义剪、义诊等活动,把民生服务送到广大群众家门口……近年来,大场镇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阵地,搭建“资源下沉、需求上提、共建共享”的所站联动体系,不断丰富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活动内容,扎实写好乡村振兴共富文章,努力提高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整合资源下沉<<
  走好思想共富路

  近日,在大场镇大场村家庭站,老党员张启荀满怀激情地为村内小学生讲述红色故事。他希望孩子们能铭记历史,传承红色精神,厚植爱党爱国情怀。
  除了家庭站,在大场镇,特色站也成为了基层宣讲阵地。青岛勤耕农机合作社是镇里“专业农民”的聚集地,合作社负责人姜永战在开展农机维修培训的同时,把农机惠民政策、“三农”工作方针政策等送到群众身边。借此契机,镇文明实践所协助姜永战开设“庄户课堂”,同富勤耕特色站就此成立。
  近年来,大场镇自上而下畅通“所管统筹、站管受益”资源下沉渠道,走好思想共富路。
  “大场镇创新打造‘场开谈’宣讲品牌,将各文明实践站的宣讲资源统筹起来,通过集中讲、录制讲、‘云’上讲、联线讲、巡回讲等方式,让群众听得懂、记得住、易传唱。”大场镇党委副书记张建宁介绍,今年以来,该镇累计开展“云宣讲”以及发布微视频32期,举办小戏小剧等文艺特色巡回宣讲130余场,实现14个新村文明实践站全覆盖。

  >>激活需求上提<<
  走好经济共富路

  为解决农民缺技能、缺就业渠道等难题,大场镇自下而上建立需求解决渠道,通过“志愿山东”“西海岸传媒”等平台,打造群众“点单”、镇“接单”、文明实践所“派单”的志愿服务模式,实现就业岗位点单派送。“我们探索‘文明实践+技能培训’工程,文明实践所联合同富劳务合作社广泛征集群众培训需求,有针对性地开展技能培训,让闲置劳动力拥有一技之长。”大场镇党委组织委员宁聪介绍,2023年以来,大场镇持证上岗人数新增93人,实现就近就业256人。
  此外,为让农产品增值收益真正留在农村,大场镇在文明实践所内设置网红工作室,开设“场苗”网红孵化课程,培育本土网红代言辖区石磨面粉、黄心白菜、水果萝卜、海鸭蛋、地瓜干等农产品。通过实施“文明实践+流量转化”工程,在今年草莓节、樱花节等节会期间,网红达人发布视频80余条,全网总播放量突破190余万,仅草莓节期间引流1.5万余人,带动实现营收50余万元。

  >>推进共建共享<<
  走好精神共富路

  盛夏时节,骄阳似火。近日,大场镇新时代文明实践所联合梓煊志愿服务中心在大场联通营业厅门前设置“爱心冰箱”,让户外工作者在炎炎夏日享受到一份清凉。
  “近年来,大场镇积极开展形式多样的文明实践活动,建立所站联动、共建共享的协同运行机制,点亮群众精神文化生活。”大场镇宣教文卫中心负责人夏乾峰介绍。大场镇积极完善“1+14+N”站点布局,按照“五有”标准,推行“一站活动,全站巡回”的联动机制,每月固定时间巡回在各文明实践站开展义剪、义诊等活动,积极推广“老年人集体生日”等特色活动。
  2019年,大场镇新时代文明实践所成立“公益大集”志愿服务项目,在每月最后一个大场集,以摆摊的方式,向群众提供惠民演出、小家电维修、科学普及、法律援助等精准服务。截至目前,“公益大集”共开展50余场,10余个社会组织团队常态化参与,志愿者参与人数达1000余人次,累计服务群众50000余人次。
更多 往期报纸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青岛西海岸报》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