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版] [下一版]
文章内容

西海岸新区优秀党务工作者,藏马镇金柳岭村党委书记、村委会主任丁瑞峰——

共富路上的“领头雁”


  □本报记者 丁霞

  前些日子的连续降雨导致地势较低的藏马镇金柳岭村出现不同程度的内涝积水。为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金柳岭村党委书记、村委会主任丁瑞峰带领党员干部连续奋战,排水固堤,用实际行动彰显了共产党员的责任与担当。
  自上任以来,丁瑞峰始终坚持以党建为引领、以服务村民为己任,团结带领全村父老乡亲,走出了一条产业兴、村民富、乡村美的乡村振兴之路,目前村集体存款总额突破1200万元。

  >抓规范促融合<
  凝聚抱团发展合力

  “我们村的‘两委’干部平均年龄44岁,是一支比较年轻、有活力的队伍。”丁瑞峰向记者介绍道。针对这一特点,丁瑞峰创新提出建立“周会商、月汇报、年述职”机制,每周召开工作例会、加强沟通协调,每月组织自然村汇报工作、认领任务,每年年底组织自然村工作述职、总结提升,村党委的统领作用得到进一步增强,有效激发干部干事创业活力。同时注重加强后备干部培养,组织他们常态化参与村庄事务,10名后备干部全部具备大专以上学历,其中5人年龄在40岁以下,为村庄发展注入新生力量。
  “为顺应村庄建制调整后的形势要求,根据上级部署,我们村第一时间启动了集体资产融合工作,通过‘清’合同、‘平’债务、‘收’费用,进一步盘清家底,理清旧账,管好资产。”丁瑞峰说。在他的带领下,金柳岭村运用产权制度改革成果,建立起一整套量化分配办法,顺利实现了合作式融合向完全融合转变,促进了村庄抱团发展。

  >抓项目兴产业<
  积极推进强村富民

  “我们金柳岭村地处藏马、泊里、大场三镇交界处,辖5个自然村,共1270户、4323人,要让村民都富起来,必须抓项目、兴产业。”丁瑞峰带领村干部们积极整合集体资金、资产,推动构建党组织领导下“三资变三金”的利益联结机制和抱团共富的新格局。以金岭源开发建设公司为平台,流转土地300余亩,建设现代种业科技试验基地,种植桔梗、贝贝南瓜等作物,提供销售、仓储、初加工全流程服务,2023年实现营业收入80万元。同时,通过成立土地专业合作社,与专业土地托管机构合作,代管土地232亩,实行“统一耕种、统一管理、统一收获、统一出售”,年收益50余万元。
  此外,金柳岭村借势全镇7处创新创业平台,成立劳务合作社,开展面点、家政、电焊等培训,提升村民就业技能,帮助40多人实现家门口就业。盘活3000平方米的闲置厂房,引入清原化合物项目,将涉及120户的280亩土地“聚零为整”,用作项目研发除草剂的试验田,帮助集体每年增收30万元,实现村民流转土地每亩收益1200元。抓住刘卜疃西山生态修复项目机遇,流转土地435亩,发展苗圃等特色产业,帮助集体每年增收62万元。引进假发加工产业,打造10余处“乡村产业院”,形成“产业平台+家庭加工点+闲散劳动力”的经营模式,带动500多名妇女“家门口”就业,人均年增收1.5万元。

  >抓治理优服务<
  全面提升治理水平

  如何强化村庄治理、优化民生服务,把实事办到群众心坎上,是丁瑞峰一直在思考的问题。通过领办“德育银行”,引导党员群众共同参与村庄治理,村容村貌持续提升,村风民风持续向好。近三年来,金柳岭村由闻名周边的信访村,逐步实现“零信访”,真正做到了“小事不出网格、大事不出村”。为让村民享受到更好的生活环境,丁瑞峰积极争取上级资金支持,投资116万元,新建排水沟渠,修复破损道路,美化村庄环境。改造提升供水设施,方便居民用水。投资10万元,改造集体房屋,引入养老服务机构,建成2处助老大食堂。
  筚路蓝缕启山林,栉风沐雨砥砺行。丁瑞峰用兢兢业业、任劳任怨书写着新时代优秀党务工作者的风采。
更多 往期报纸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青岛西海岸报》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