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版] [下一版]
文章内容

西海岸新区先进基层党组织、藏马镇藏马山居村党委——

让绿水青山成为幸福靠山


   藏马山居乡村振兴示范园
  □本报记者丁霞

  西海岸新区藏马镇藏马山居村坐落在美丽的藏马山下,位于藏马山开发建设核心区,由原臧家村、胡家庄、丁家松园、河西屯4个自然村采用“先建后拆”模式拆迁安置而成,总投资10.2亿元,占地约210亩,建设楼房1350套,共有604户、1740人,其中党员105名。近年来,该村党委坚持党建引领,紧抓藏马山开发建设重大契机,促融合、抓人才、兴产业,助力乡村全面振兴。截至目前,村集体存款总额达到7000余万元。
  促融合
  凝聚抱团发展合力
  藏马山开发建设是藏马山居村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2020年,通过先建后拆,604户村民住进了有暖气、天然气的楼房,实现集中居住,为新村全面融合打下坚实基础。
  为满足村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村党委结合村民需求,建设了2000平方米的党群服务中心,配套藏马影城、康养综合体、旅游大食堂等项目,村民足不出村就可享受优质服务,生活环境和生活品质全面提升。
  为稳妥推进新村资金、资产、资源融合,村党委结合4个自然村人均资产相近的实际,以直接合并的方式完成新村资产融合。借助乡村公共资源共享行动,成立浩瀚投资开发公司,用3500万元闲置资金购置1700平方米“共富楼宇”,每年获得6%的保底收益,当年实现收益200余万元,固定资产得到增值。
  抓人才
  广招共富合作伙伴
  乡村振兴,人才是关键。藏马山居村党委注重以人才赋能乡村振兴,利用阿朵花屿、藏马山影视基地等大项目的影响力,搭建源乡和溪文创村和创客空间等2处“双创”平台,持续吸引年轻人到村里创业。
  村党委把村庄搬迁后的原址房屋作为最宝贵的资源,按照修旧如旧、留住乡愁的原则,打造源乡和溪文创村,与驻青高校合作,吸引青岛理工大学“青小鲤”木工作坊、青岛大学“云贵印染”等10个大学生团队入驻,实现农民上楼居住、创客入村创业、村民回村就业、集体发展增收的良好局面。
  依托集体经济发展用房,村党委委托专业团队招商引才,建成了近20000平方米的创客空间,成为山东科技大学、青岛大学等7所驻青高校大学生的创新创业实践基地,形成电商直播、影视实务实训、“互联网+”教育培训三大板块。创客空间重点发展农村电商,30名大学生入驻开展抖音直播带货,帮助销售农副产品,每年营业额6000多万元。
  兴产业
  积极推进强村富民
  为抓牢藏马山旅游度假区产业外溢、劳务需求大的机遇,藏马山居村党委深化利益联结机制,构建村集体、农户、企业利益“共同体”,推动乡村振兴取得实效。通过领办餐饮合作社,经营“藏马当鲜”农家乐,实现集体每年增收20万元。精准实施农民技能提升行动,协调剧组连续4年举办农民演员培训,培养群演100余人,并纳入“群演公社”,助力影视产业发展。村党委还集中对接周边企业,将70套楼房打包出租,打造职工公寓,帮助村民每年收入租金160多万元。引进酒店、民宿、超市等9家,为43名村民提供“家门口”的就业岗位,绿水青山成了村民们的幸福靠山。
  此外,村党委还通过流转1500亩土地,引进了总投资达3亿元的8个现代农业项目。其中,海发智慧农业项目建有8万平方米的大棚,带动周边100多名村民入园打工,实现人均年增收2万元。
更多 往期报纸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青岛西海岸报》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