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版] [下一版]
文章内容

◆西海岸新区11所新校集中交付启用、8所学校集中开工建设
◆19所学校共新增学位23490个,持续增加优质教育资源供给

批量上新!让更多孩子“家门口”上好学


  ▲中德智能制造技师学院

  ▲第二实验小学凤凰山路校区 □记者 李留洋 摄

  ▲新建衡山路中学效果图
  □本报记者 丁一

  西海岸新区优质教育资源迎来新一波“上新”。8月27日,2024年青岛西海岸新区11所新校交付启用仪式在珠江路小学东校区举行,11所学校集中交付启用,8所学校集中开工建设,将新增学位23490个,为西海岸新区全面推进教育强区建设再添助力。
  此次集中交付启用的11所学校由青科控股集团、青岛西海岸交通投资集团承建,包括中德智能制造技师学院、扩建胶南一中、第二实验小学西校区、辛安小学台头校区等。其中,青岛中德智能制造技师学院占地面积180亩,建筑面积近17万平方米,总投资14.9亿元,2022年10月开工建设。学校启用后,可满足150个教学班、6000名在校生使用,将针对芯屏产业链,以区域集成电路人才需求为中心,培养技师(预备技师)和高级技工。
  当天,由区教育和体育局、青科控股集团承建的衡山路中学、崇文路小学、宝山幼儿园等8所学校集中开工建设。

  持续加大教育投入
  推动优质资源倍增

  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近年来,新区坚持教育优先发展战略,把最好的资源留给教育,科学制定教育设施布局规划,出台学校建设的“西海岸标准”,先后实施中小学校舍标准化工程、学前教育扩优提质行动计划、特殊教育发展提升行动计划、教育强区建设三年行动计划等。新区获批设立十年来,持续加大教育投入,聚力推动基础教育优质资源倍增和均衡发展,共新建、改扩建学校、幼儿园321所,新增学位16万个,学前教育公办率由32.2%提高至60.12%。“西海岸标准”高于全省、领先全市,新区小学、初中、高中班级内配标准较原标准翻一番。

  组建六大工作专班
  助力新校建设启用

  在西海岸新区,新建、扩建学校普遍扩大了走廊、教室等公共空间面积,新风系统、地下停车场成为标配,艺术馆、游泳馆等区域共享,义务教育学校课后服务、同步课堂、可视化一键报警全覆盖。
  以往,新建学校、幼儿园从启用招生到办学成熟,往往需要数年时间,如何缩短成长期,让孩子们尽早享受到家门口的优质教育,事关教育均衡、公平,是家长们普遍关注的问题。新区改变过去单纯紧盯建设进度的工作思路,创新实施专班服务,在学校设计与建设之初,区教体局组建基建、装备、招生、师资、文化、课程等6大工作专班,为新校建设和启用提供“保姆式”服务。工作专班根据学校区位特征、历史沿革、生源特点等,综合考量、提前确定学校办学特色和发展定位,在学校总体布局、空间设计、文化营造等方面密切参与建设、积极提出意见建议,在学校启用筹备阶段全力保障师资配置、文化建设和课程体系建设到位,为学校未来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精心匹配优质教育集团
  有效缩短新校成长周期

  为进一步提升办学质量,新区针对新建校办学理念、教学管理、制度建设等缺乏规划引领问题,为新建校精心匹配适合的优质教育集团,形成“优质校+新建校”办学模式,实施一体化管理,实现管理融通、师资互派、资源共享,有效缩短新建校成长周期。截至目前,已有31所新建校纳入教育集团统一管理,确保新建校“启用一所、优质一所”,实现优质教育资源不断扩容。
  依托集团化办学、联盟办园改革,以新建校高位发展和初中强校提质行动、教育强镇筑基行动等为抓手,新区不断拓展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集团化办学覆盖率提高到72%,联盟办园实现全覆盖,学前教育优质率由33.2%提高至84.4%,不断满足“学有优教”“幼有善育”需求。
  下一步,新区将继续坚持人民满意标准,继续建设更多颜值高、现代化的好学校,全力提升教育教学水平,培育更多栋梁之才,让教育强区成为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引擎和有力支撑。
更多 往期报纸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青岛西海岸报》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