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区推动保险服务从“险后”补偿向“险前”预警和“险中”响应转变
“气象+保险”助力防灾减损
□记者 董梅雪 报道
本报讯 为充分发挥气象指数保险在新区气象灾害防治中的风险管理和保障作用,近日,区气象局和区金融办等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建立气象指数保险联动工作机制的实施方案》(以下简称《方案》)。
《方案》充分遵循“政府引导、市场运作、自主自愿、协同推进”原则,提出建立健全新区“三位一体”的气象指数保险推动的五大机制,主要包括建立政策研究保障机制、沟通对接联动机制、应急科普宣教机制、产品价值实现机制、信息互通共享机制,并从组织保障、加强联动、定期会商等方向列明具体工作措施。通过推动建立各相关部门、保险机构共同参与的工作推进机制,充分利用“气象+金融”手段,共同提高极端天气条件下保险机制在分摊灾害损失方面的作用。
近年来,新区保险机构利用气象指数建立和完善“气象+保险”服务模式,因地制宜推广更多气象指数保险产品,推动保险服务从“险后”补偿向“险前”预警和“险中”响应转变,助力农业种植业、海洋渔业等领域防灾减损、提质增效。
据悉,新区保险机构一方面充分发挥政策性保险作用,辖内太平洋财险为13个镇街的7类果树品种开展果树气象指数保险,承保面积1.68万亩、惠及农户1029户,有效改善了果树产业投入成本高、转嫁风险管理手段单一等。另一方面,积极发展商业性保险,平安产险西海岸支公司为新区茶叶、蓝莓种植户提供了气象指数保险;人保财险黄岛支公司开展小麦节气气象指数保险,共承保10082.79亩小麦,提供风险保障403.31万元,成为政策性保险的有效补充。
今年6月,市财政出资首次在青岛开办海参养殖高温指数保险,西海岸新区入选全市试点之一。目前,辖内太平洋财险黄岛支公司为新区57户养殖户承保,投保面积1.61万亩,破解了海参养殖对原有的纯商业性保险投保承保意愿不强、无法满足风险保障需求的难题。中路财险西海岸支公司立足本土优势,创新开展网箱鱼气象指数保险,为15个大型网箱提供了300万元的风险保障,有效降低了高温、大风等恶劣天气对网箱养殖造成经营损失的风险。
下一步,区金融办将聚焦新区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充分发挥保险业经济“减震器”和社会“稳定器”功能,继续支持推动保险机构探索“气象+保险”服务实体经济的新模式,围绕特色农业、民生服务、应急救灾等领域开展气象指数保险产品服务创新,提升保险筑牢气象灾害防御的防线,助力新区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