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生收入险让农户“旱涝保收”
新区发展多层次农业保险,为粮食安全保驾护航
□本报记者 王雪
本报通讯员 栾爽艳 叶点
“我种了30亩花生,只需缴纳336元保费,就能让今年的花生种植旱涝保收了。”近日,在西海岸新区举办的青岛市花生收入保险服务乡村振兴启动仪式上,报名投保花生“收入险”的海青镇种植户丁麦收开心地说。
据了解,西海岸新区花生种植面积达26万亩,年产量8.6万吨,是青岛市重要的花生产区。为降低花生价格下跌,以及因遭受自然灾害造成减产、绝产等不利情况的风险,新区将政府、保险、期货、农户四方紧密联动,于2021年成功落地山东省首笔花生“保险+期货”项目,并取得了显著成效。今年,新区又在市财政局、市农业农村局、郑州商品交易所等部门的支持下,探索将花生收入保险列入改革创新项目,利用金融服务“三农”,有效缓解花生种植因生产成本上升、灾害频发、市场行情波动等不利因素造成的“丰产不丰收”问题,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
据悉,花生收入保险将普通的“保险+期货”价格险升级为产量与价格相结合的收入险,它的开展将解决花生价格下跌带来的收益风险,推动完善“保险+期货”的保险新路径,保障油料作物生产稳定,带动农民丰产增收,促进农户种植积极性。
“今年,我局牵头印发了《青岛西海岸新区政策性农业保险实施方案(2024-2026年)》,开展了新一轮保险方案的实施。目前,新区已开展小麦、大棚及棚内作物、马铃薯、春玉米、葡萄、育肥猪、能繁母猪、兔等政策性保险和蓝莓茶叶地方特色险种保险,各项保险均按进度有序推进。”区农业农村局分管负责人周垂伦介绍,下一步,区农业农村局将继续推进农业、财政、金融等多部门联动,按照“政府引导、市场运作、自主自愿、协同推进”的原则,坚持政策性扶持与商业化运作相结合,充分发挥农业保险强农惠农和风险保障的作用,为粮食安全提供坚实保障,同时进一步提升农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