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版] [下一版]
文章内容

始终把科技创新摆在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

  □本报评论员

  抓创新就是抓发展,谋创新就是谋未来。9月11日上午,青岛西海岸新区2024年创新发展大会召开,研究部署全区科技创新工作。这是新区在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奋力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西海岸新区实践的重要时间节点召开的一次科技盛会,对于动员全区上下凝心聚力、攻坚克难,扎实推动创新发展、先行先试,高质量打造具有核心竞争力的科技强区,具有重要意义。
  科技兴则产业兴,科技强则城市强。新区获批设立十年来,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科技创新的重要论述,认真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和省委、市委工作要求,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持续发力、久久为功,全区科技创新工作取得积极进展。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技术创新进入前所未有的密集活跃期,各地都在加紧行动、竞相发展,发挥科技创新对产业发展的引领作用,奋力开辟产业竞争新赛道。面对千帆竞发、百舸争流的竞争态势,我们必须紧跟技术变革的步伐,更好发挥科技创新引领作用,推动资源向创新集聚、政策向创新倾斜、力量向创新汇集,激发创新发展澎湃动力,在发展竞争中赢得主动。省委十二届七次全会明确提出,“支持青岛西海岸新区创新发展、先行先试”。可以说,创新发展是时代大势所趋,先行先试是新区使命所系。全区上下要始终把科技创新摆在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更好发挥科技创新引领作用,拉长优势、补齐短板,以创新“领先一步”支撑发展“一路领先”,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西海岸新区实践注入强大动力。
  要精准聚焦聚力,做强高能级创新平台。科创平台是创新的主阵地,是集聚高端创新资源、突破前沿科技、引领产业创新的战略支撑。新区创新平台集聚成势,拥有21所驻区高校、8个全国重点实验室、936家市级以上创新平台,国字号创新平台达88家。我们要突出海洋特色,统筹各类科创平台建设,加快完善支持科技创新平台发挥作用的体制机制,重点发挥好功能区、新兴产业专业园区、大学科技园的作用,突出抓好驻区高校、科研院所、新型研发机构、企业创新平台等创新阵地,强化区域协同创新,持续推动各类创新资源共享协作,更好服务科技自立自强,引领产业创新发展。
  要注重协同增效,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发展。科技创新靠人才,人才培养靠教育,教育、科技、人才内在一致、相互支撑。统筹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体制机制一体改革,关键在于“拆围墙、通链条、强支撑”,提升创新体系整体效能。拆围墙,重点是拆除工作统筹、资源共享的围墙;通链条,重点是打通从研发到产业化的全链条;强支撑,重点是强化科技金融和人才支撑。科技创新是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要素,产业创新是新质生产力的主要载体,二者互为需求、彼此促进。我们要紧紧牵住科技创新这个“牛鼻子”,聚焦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培育壮大新兴产业、超前布局未来产业,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完善产学研协同创新机制,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
  要持续优化环境,打造富有活力的创新生态。创新生态好,创新活力足。我们要着力营造科技创新的“生态环境”,让创新的种子享受“阳光雨露”、扎根于“肥沃土壤”,把科技幼苗培育成参天大树,孕育“创新的森林”。创新首先在人。我们要营造崇尚创新的良好氛围,打造保护创新的法治环境,提供精准滴灌的政策扶持,构建优质高效的服务体系,引导和激励广大科研人员努力探索新领域、勇攀新高峰。
  科技引领发展,创新决胜未来。新征程上,让我们坚定不移把科技创新摆在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主动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加力提速创新发展,培育壮大新质生产力,加快构建创新型产业体系,为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建设“西海岸新篇章”提供坚实支撑!
更多 往期报纸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青岛西海岸报》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