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版] [下一版]
文章内容

西海岸新区坚持项目为基、金融为本、合作为重,创新气候投融资工作机制

先行先试,抢跑绿色低碳新赛道


  “全国美丽海湾”灵山湾环境怡人、绿意盎然。□记者 王雪 摄
  □本报记者 谭宁 本报通讯员李晨阳 张君臣

  8月29日,在2024中欧(青岛)绿色与可持续发展论坛上,西海岸新区气候投融资平台正式启动建设。该平台由自然碳汇研究院(青岛)通过市场化运作建设运营,将建成融合企业数据、绿色项目信息、绿色金融产品、碳核算数据于一体的综合管理平台。
  气候投融资是指为实现国家自主贡献目标和低碳发展目标,引导和促进更多资金投向应对气候变化领域的投资和融资活动,是绿色金融的重要组成部分。西海岸新区于2022年8月入选全国首批气候投融资试点以来,积极创新气候投融资工作推进机制、项目全周期管理机制、气候类投融资工具创新机制和气候国际合作机制,形成气候投融资政策制度体系,落地一批气候投融资项目和产品,引导和撬动更多资金流向应对气候变化领域,助力绿色低碳发展形成国际典范。

  坚持项目为基
  构建全流程管理服务机制
  项目是气候投融资的主体。新区探索构建气候投融资项目全生命周期管理机制,整合项目收集、筛选和退出等环节,提升气候投融资项目管理服务水平。
  新区制定并严格执行节能评估审查制度,优选新一代半导体、新材料、海洋生物医药、新经济等九大重点产业链,出台招商引资重点产业项目评审决策办法,在能耗双控、节能减排的同时,提升产业链绿色发展核心竞争力。同时建立“亩均效益”评价机制,设立制造业转型升级专项资金,推动两高产业低碳转型,加大绿色低碳技改项目支持比重,为气候投融资项目培育发展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根据生态环境部《气候投融资试点地方气候投融资项目入库参考标准》,结合新区实际研究制定了《气候投融资项目认定规范(试行)》,明确了新区气候投融资试点项目的认定标准、认定流程,更加精准识别、遴选气候投融资项目。
  “我们先后开展气候投融资项目收集5次,从大功能区、部门收集项目150多个,聘请中央财经大学专家团队进行会审,51个项目纳入《青岛西海岸新区气候投融资项目库》并对外公布,涵盖风电、光伏、氢能、绿色建筑等行业,总投资达1000多亿元。”青岛市生态环境局西海岸新区分局局长田向东介绍说。
  此外,新区还印发了《新区金融机构支持气候投融资项目的具体措施(试行)》,从机构建设、业务扩展、工具创新、能力建设等方面鼓励新区金融机构强化对气候投融资项目的支持。通过组织气候投融资“政金企”对接会、搭建线上金融服务平台、派驻金融管家等方式,将气候投融资项目推送至全区各类金融机构,鼓励引导金融机构为其提供优质金融服务。
  作为入库项目之一,青岛古镇口海水源能源站项目采用先进、清洁的海水源热泵技术,从海水中“取”能,向居民、学校、医院等供能,是目前国内规模最大的冷热能源中心。近日,兴业银行向青岛西海岸市政新能源热力有限公司投放贷款2亿元支持该项目建设,并提供长达15年的“融资+融智”综合金融服务方案。

  坚持金融为本
  构建深层次工具创新机制
  支持农业银行、浦发银行等分别在新区设立绿色金融专营事业部;青岛银行“碳贷通”业务为新区新能源公交项目发放1000万元贷款,成为山东省首笔碳中和贷款;兴业银行、民生银行为海西热电和恒源热电等企业发放山东省首批碳排放权质押贷款……近年来,新区建立银行机构“双碳与气候投融资”考核机制,引导驻区金融机构在低碳经济、循环经济和生态经济三大领域开展金融产品创新。
  “我们以金融赋能实现‘双碳’目标,突出气候投融资项目的‘市场导向’,加速金融工具创新,支持低碳经济发展,‘贷’动高质量发展向绿向好。”田向东表示。
  同时,新区用好绿色基金,与山东发展投资集团达成《合作打造国家气候投融资试点战略协议》,利用山东省绿色发展基金支持气候投融资项目建设。鼓励并引入国内国际资本成立绿色低碳产业投资基金,引导更多基金投向应对气候变化的领域。截至目前,新区已有35支绿色基金,投向44个气候相关项目企业,投资金额16.4亿元。
  “作为一家专注工业有机废气处理设备研发生产的企业,近年来先后获得红塔、源创节能、三峡阳光等多支基金的投资,总额超过1.4亿元,助力我们迅速成长为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青岛华世洁环保科技有限公司市场部部长孙党银告诉记者。
  此外,新区鼓励支持保险机构提供气候友好型保险产品创新服务,青岛合投建设工程有限公司获批低碳建设贷款8000万元,成为山东省首单附带“绿色建筑性能责任保险”的绿色贷款。该公司投建的宏海节能门窗幕墙总部基地项目是新区绿色建筑项目,项目建设前期,因资金缺口一度面临搁浅风险。“获得‘绿色建筑’标识可享受低息贷款等政策红利,但标识认定一般要等到项目交付运营后,很难解燃眉之急。幸亏有这笔绿色贷款,否则很难如期竣工。”青岛合投建设工程有限公司总经理王永宏回忆道。
  得益于这一创新举措,今年上半年,兴业银行又为交通投资集团绿色建筑项目放贷2800万元。

  坚持合作为重
  构建多领域气候合作机制

  西海岸新区因海而生、向海而立、凭海而兴,肩负着“打造海洋强国战略支点”的国之重任,联合国“海洋十年”海洋与气候协作中心在新区启动建设,成立青岛自然碳汇研究院,定向研究海洋碳汇基础理论和实用技术。中欧(青岛)绿色与可持续发展论坛成功举办,5个中欧环境合作项目签约落地,进一步加深了中欧环境与气候务实合作。新区连续两年应邀出席《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缔约方大会(COP27、COP28),在国际舞台分享降碳减污、应对气候变化等绿色发展工作经验。
  “在2023东亚海洋合作平台青岛论坛上,论坛执委会与青岛东基海业有限公司签订了海洋碳汇交易协议,用于抵消论坛产生的温室气体排放,成为山东省首笔海洋碳汇交易。”田向东介绍。
  新区以气候投融资助推产业发展,打造重点示范园区。中德生态园建立国内首个园区级绿色生态建设标准体系,获评国家低碳城镇试点、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全球可持续城市和人居环境奖。作为国家级循环经济示范区,董家口经济区按照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的原则,全力构建企业内、产业间、区域组团间和公用设施间四大循环体系,积极建设国际深水港、循环经济区、绿色新港城,打造世界一流绿色低碳高端石化产业基地,荣获“全国2023最具发展潜力十强化工园区”和“全国智慧化工园区”称号。山东港口青岛港通过技术创新,建成全球领先、亚洲首个全自动化集装箱码头,整个码头不见人影,夜晚也不需要任何照明,所有设备就能正常工作,被称为“黑灯码头”,荣获“亚太绿色港口”称号。
  新区与生态环境部宣传教育中心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共建生态环境宣传教育示范基地,塑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生态环境工作品牌。组建中欧环境与气候产业合作发展院士顾问团,5位能源、环境、气候和经济等领域的中外知名院士、专家被聘为首批顾问团专家。举办“碳达峰碳中和”专题讲座,邀请10位国内知名专家,对气候投融资试点领导小组26家成员单位负责人开展专业培训,打造气候投融资领域专业化干部人才队伍。
更多 往期报纸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青岛西海岸报》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